界之林中成为强国。国家由这群文科废柴治理,还不如换宋应星这种理科大牛人掌权。
后世的中国,挨了无数次打,才领悟到军阀不能强国、文人也不能强国,工程师治国能让国家实现富强。
于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领导人。都有一定理工科的背景。
理工科的领导人治国,治理结果是很明显的。皆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问题。
理工科治国:国家的信仰是gdp,百姓的信仰是人民币!
这种信仰,没有不好!比之任何主义,更加符合唯物主义!金钱、生产力,既是唯物主义!
只要gdp发展的好,政府财政就不会太差。政府财政不差,对于处理灾荒,流民等等问题。就可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而不会将之变成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因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仅仅是为了生存,仅仅是为了吃饭。连吃饭问题也不能解决,谁给一口饭、一条生路。他们自然会跟从谁,哪怕让他们造反,也在所不惜。
比如,宋朝别看历史上叫嚷穷、亏空,但是宋朝总财政收入是其他朝代的几倍,并且大手大脚用钱解决社会问题。才会一天到晚叫嚷穷。宋朝的穷,是每年收入上1.6亿贯钱,结果花出去1.7亿贯,形成了赤字。和明朝每年3000万两财政收入,觉得苦逼非常。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宋朝很少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哪里出现了灾情。政府就出钱,将灾民雇佣为军人养起来。虽然这些军人基本没有战斗力,但是被政府雇佣了,自然也就不会当流寇了,反而帮助政府镇压起义。所以,南北两宋,农民起义确实有,但是规模都不大。因为,灾民中的青壮年,被政府花钱雇佣收买了,想要造反的野心家找不到大量的失业青年响应,自是不能将农民起义事业做大做强。
而明朝的财政制度一塌糊涂,不但不可能采取宋朝那种用钱收买灾民的策略,更连给已经有的200万军队发军饷也不能够。于是,明朝后期,士兵闹饷暴动,也是司空见惯。
想要做到用经济问题解决政治、军事问题,先决条件是有钱!必须必宋朝还有钱才行!
而要有钱,则需要发展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后世被十多亿人熟知!而发展科技,自然需要重用科技人才。
明末科技人才,宋应星应该居首!仅凭《天工开物》,宋应星也当得起崇祯年间科技第一人!况且,《天工开物》仅是宋应星著作中,很小一部分,他对于科技的认,并不仅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