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2 / 5)

收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可以说,按照《天工开物》里面的项目。已经达到手工业时代的巅峰。如果将这些项目集中上马,甚至已经达到工业革命前夜的标准。

《天工开物》虽在大明崇祯十年年出版。但是并未受到重视。历史上这部技术百科全书,在清初被英国商人购入欧洲,对促进英国生产力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工业革命爆发后,这部书依然具备重大的参考价值。

后世,《天工开物》的原本,在中国已经绝版了。中国人重新获得《天工开物》内容,还是靠在大英帝国的博物馆中,以照相机将书本内容拍摄下来,才重新引进国内。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后世被誉为明末大科学家,备受推崇。但是,宋应星在世的时候,仅是大明微不足道的底层小官员,几十年的心血都放在了其热爱的科研研究上,从而在官场上是非常失败的。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上更是哀叹:“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意思是,我非常穷啊,想要做实验验证一些科学道理,却没有钱去实现。所以,希望能出版这本书,赚一点钱去做科学研究。也希望一些同是科学爱好者,读了这本13&#;網里面的一些技术能不能实现。

不过,《天工开物》是一本扑街书,宋应星在朋友涂绍煃的资助下获得出版。但是,发行量仅仅数千本,并不可能依靠图书出版的稿费,提供其科研的资金。

而宋应星在整个明末,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科学,并且主张“天工人其代之”和“开物成务”。

“天工人其代之”,主张发明先进的机器,增加劳动生产效率,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开物成务”的主张,则是希望一些大明的科学研究者,不要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好奇心,而是要研究和与生产结合起来,让科技研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事实上,宋应星的主张,与肖图白是不谋而合的。肖图白的优势,仅仅是在于穿越,眼光比宋应星更长远。但是,在实际主持17世纪的科研、生产项目上,肖图白未必能有宋应星内行。

而在肖图白眼里,一个宋应星比之大明南京朝廷的内阁诸公,加起来还有用的多。

其实,明末的满朝诸公,多是嘴炮一堆,写的文章锦绣。但是一个个主张的策略,既不能改变大明王朝灭亡的宿命,又不能让中华民族在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