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乡(4 / 4)

一旦有被抓住的,最常见的是挨顿骂,家乡的大人是从来不打别家小孩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孩子对庄稼的破坏力是很微小的。何况,自己的孩子不也一样“祸害”别人去吗?谁没有做小孩子的时候呢?

现在伙伴们都大了。最起码都自认为长大了。他们不再疯玩,而是在互相说着一些勉励的话。拳头也会握在一起,为大家的未来加油。可不是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谁还愿意留在家里种这点地呢?考学只是出路的其中一条而已。旭听说的北京,每天都有新的高楼大厦竖起,明亮的玻璃窗,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无论多大的风,都不能将这些大楼晃动一分一毫!这对大家不都是很大的诱惑吗?那么多的工地,总是需要人的。各种人才都需要。“大家都出去闯吧。等老了我们再回家来聚!”可是,谁知道那时候还会有几个肯回到农村来呢?也许,未来的农村早就面目全非了。

从十四岁开始,每年麦秋的时候旭就要跟着爸爸妈妈去割麦子了。割麦子是辛苦而危险的。必须低弯着腰,一只手揽一把麦子,一只手用镰刀尽量贴地面沿着根部把麦子割断。镰刀总是磨得非常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割到脚趾。麦子割掉留下的茬口也像针一样,把旭瘦弱的,嫩生生的脚腕扎得星星点点的伤口,遍布脚腕以下的皮肤,几乎没有一处没有受伤的。汗水从大腿根流到这里,腌得生疼。麦收的时节往往是最燥热的天气。从早晨天不亮下地,一直到月色朦胧才回家。吃的东西只有腌鸡蛋,烙饼。带几暖瓶凉水解暑。

家里一直养着一头毛驴。在买拖拉机之前是主要的劳动力。家畜无疑也是最忠诚的。农忙时出力,农闲时生子,子女长大后它们却不能相守,被主人为了生计而卖掉。谁都不知道它的子女的将来……它们和农民是心连着心,根连着根的。它们和农民一样,忍耐,坚守,平和,勤劳,而从不张扬。它们和农民一样,吃的是草,喝的是水,而付出的是力,是生命。正是因为农民和他们的牲畜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地繁衍传递和付出,我们的中华民族才保持了这样永久的生命力。而现在,这种农民默默的积蓄的起来的力量,又要为中华的再一次青春焕发而贡献力量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