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上一个红星,就是刻上几个毛主席的字,真是好看。
进入80年代,大河里的水逐渐地变少了,旱的年头断流,旭中考的那年甚至全部都干涸了。电力机井逐渐普及,地下水位每年都下降得厉害。灌溉逐渐从沟渠取水变成水坑取水,再变成地下取水,从潜水泵变成深水泵。近些年甚至连深水泵都提不上水来!一些沟壕逐渐被填平种上庄稼,家乡美丽的水系就这样渐渐的消失了。这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吗?
农村仍旧在缓慢而平稳的向前发展。化肥越来越普及,粮食产量提高了,人们不再挨饿,不再有营养不良的面孔。自家种的菜园子能满足除冬季外大部分时间的蔬菜,还能有一些剩余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点零花钱。也不再频繁停电了。拖拉机,农用三轮车,逐渐出现在田间地头。小型收割机也来了。姑娘们也打扮的花枝招展起来。小伙子们虽然很少得到新衣服穿,但可以留起港式的发型,更有甚者穿上锃光瓦亮的皮鞋招摇过市――当然,是最廉价的那种。庙会被重新组织起来。没有考上更高的学校或辍学了的可以去北京打工。家庭妇女揽一些手工艺活计如学生包,刺绣等挣点小钱……
总之,农民总是勤耕不辍的,一年365天下来,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妈妈说过,人最怕懒惰。只要你在动,你就会有钱挣,你的生活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天能降下雨雪,却不会掉馅饼。如果一个人懒惰的话,上天也会不高兴的。上天在每一个角落盯着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其实旭知道“上天”只是人们心里的一个想象而已。这虽然听上去好像是很老套,很不可信,但这最朴素的人生观却是深深扎根在农民的心里的。谁不能轻视或无视这样的教导。因为劳动,是人,家庭,国家,整个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延续的基本动力。
同龄的伙伴们都来了。有本村的同学,有外村的同学,都是从小玩到大的最亲密的朋友。他们曾经结伴去大河里游泳。三伏天里,无论家里大人看得多紧,总能溜出去。光着嫩嫩的小脚板,踩着滚烫的沙子,手里或者拿着弹弓,或者拿着木棍,带上敞口几个瓶子,里面装上几小块粗粮面团,滴几滴香油。去闷鱼!或者带上个小铁罐,从灶膛边拿盒火柴,趴在人家豆子地里煮毛豆。或者挖点花生、红薯煮或烤着吃。或者逮蚂蚱,蝉,叉青蛙。或者摘桑葚,槐花,榆钱。反正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谁家的,兴致来了就要大吃一番。不过总要有个放哨的。看见大人来了就撒丫子逃跑。那时候也不再是伙伴了,谁跑得快谁被抓住的机会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