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乡(1 / 4)

?距离开学越来越近了。妈妈的唠叨也开始多了起来。一天多似一天。嘱咐旭一定要团结同学,不要像家里那样不顾别人的感受自顾自玩耍;不要自卑,和城里孩子要玩到一起;该怎么吃就怎么吃,不要刻意节约,家里有的是粮食,吃不穷的;不要打架;穿衣服要干净整洁,勤洗衣服,宁旧不脏;不要放弃学习......,旭经常一边听着,一边大口的啃噬妈妈烙的大饼。今天的饼真香,还加了很多葱花进去,和了一点肉丁。其实从中考前夕开始,妈妈一直在努力给他加营养,妈妈是个巧手的农妇,总是能把爸爸买回的半斤猪肉吃上最少半个月!但所有这些,粗心的旭从来就没有注意过。男孩子就是粗心,只能记住妈妈的打骂,却总是把妈妈细心的疼爱和唠叨抛之脑后。妈妈虽然罗唆,但哪一句话不是真理呢?只是当时旭还只个大男孩,不理解而已。

妈妈准备的衣服虽少,但吃的可真不少。都是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有花生,有甜瓜,有瓜子,甚至还有一瓶鱼咸菜,一瓶肉丁炸酱!妈妈说了,这都是你最爱吃的。到了宿舍,一定要把这些好吃的给同学们分分。不能自己吃独食。旭很不耐烦,这么多东西怎么带呢?我们村子里的好吃的,人家不一定夹上一眼呢!行李真重,连被褥得一百多斤了吧?最后他还是偷偷的扔下很多吃的。后来妈妈发现的时候,他还辩解说:“等我放假回来吃!”

奶奶每天都是笑咪咪的。她是由衷高兴的。从出生开始,旭和堂哥就是奶奶的两个“心尖子”。堂哥老早就辍学了。跟了他大舅去北京当上了泥瓦匠。他每出去三几个月就从北京带回很多钱的时候(其实也就是1000多块),旭都羡慕得不得了。他曾经跟妈妈说“我也不上学了,我要跟哥哥一样,去北京挣大钱!”妈妈很“鄙夷”地看了看他,说道“就你那点身板,一块砖就能压趴下你!”,话锋一转,又说“我们旭将来要靠脑子挣钱,挣大钱!”旭看了看自己的麦秆一样的胳膊,再没敢说话。难道不是吗?堂哥长得五大三粗的,才16岁,就已经长成了男子汉了。而旭呢?冬天连棉衣加上还不到八十斤。妈妈说的是事实。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鼓励呢?

姑妈也来了。姑妈很疼爱旭。大概也是因为旭的瘦弱吧?姑妈更是一个勤劳健壮麻利的农村妇女。姑父上班,她自己打理十几亩的庄稼。棉花,玉米,豌豆,小麦,种类全着呢!一年到头忙活不清。姑妈嫁得不近,大概有三十多里。那时候还没通公交车,全靠骑自行车。单程最少需要两个小时。姑妈给旭带来的东西更多。一双球鞋,一身衣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