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喜讯(1 / 4)

?第一章喜讯

旭,姓林。是从华北农村出来的。从考入物探学校开始算,在物探行业已经工作快二十年了。从一个无知无畏的农村傻男孩,真真的进化成了一个走遍四方的物探工人。

旭是从初中考的中专。那时候中专对农村的孩子诱惑力还很大,因而成绩要求也高。农村的父母最盼望的,就是孩子考一个好点的中专,哪怕是个中师,技校。毕业分配一个稳稳当当的单位,一辈子虽不会有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了。“逃出了农业地,不要像我们受这么大累了!”--这是农村所有的父母,所有的老师都在热切期盼的。

其实这种心情也是很无奈的。谁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成就,去上个优等的大学呢?这样既光耀门庭,孩子的出路又好,将来没准还能当大官......但是经济的现实摆在那里,实在没有能力再供养高中到大学至少七年的费用了。何况还不止一个孩子!

一直以来,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充其量也就是刚刚够得上“温饱”。少有真正富裕的家庭。绝大多数吃自家种的菜,以咸菜,白菜为主,肉和鱼只有在农村三大节日才舍得吃上一点。打下的粮食,也要先存够最少两年的才敢计划着吃。一年最多能添两件新衣裳。那时候时兴“的确良”、“迪卡”布料。到现在,旭也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叫这样奇怪的名字。

中考成绩出来了。714分,全县第二。比状元少18分,全地区排20多名。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得这么多的分数?虽然平时在班里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但自己觉得中考并不十分理想。满分120的数学有一个题没有完全做对居然拿了118分。语文成绩最差,满分120分才得了78分,差点不及格。

毕竟成绩不错,用班主任的话说,不管你怎么报志愿,都必走无疑了。但是志愿怎么报呢?那时候除了中考去过一趟县城,平时他的活动范围绝不超过方圆40里。也就是说,地理课学的大部分知识,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只好去找班主任了。班主任是涿县人(就是现在的河北涿州)。他们帮旭仔细分析了一下中专招生学校的列表。最后拟出了三个学校:税务学校,邮政学校,还有物探学校。前两个录取人数都特别少,而且大部分要的都是定向生和委培生。选择物探学校,按照班主任的说法,“物探学校”离家近,上学期间花钱少,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在物探局挣钱多,对改善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有好处。--旭总是感觉“物探”是一个好奇怪的词。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这样,旭的人生的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