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庭发了二十几封电报请求朝庭发兵朝鲜,但未得只字回复。非常时刻,袁‘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灵性暴露无遗。他未经允许私自回国,找他父亲的好友李鸿章哭诉。作为清庭军政重臣,李不但没有追究袁世凯私自脱岗,为纲记所不允,反而惺惺相惜,赏识昔日战友后代“头脑清醒’,为袁担下了‘脱岗’之责。
人都是感情动物。平心而论,袁世凯在朝鲜十年表现不凡。几次平定危局,军人出身的他对队伍训练有方,要求严格,身先士卒。处事果断,头脑清醒,天生的政治动物,确是一名可塑之才。若假以时日历练,抑或可为清庭担当更大责任。据此,李鸿章还向朝庭举荐了只有三十多岁的青年俊才。朝庭为大清计。也没有追究袁的脱岗之责,比照他在朝商务代办之级别,让他到浙江一地任道员职
若是换作别人,应对朝庭感激涕零,三呼万岁!但他是袁世凯,冥冥中他认定要做一番大事的人,他的思想和远见卓识非一般人所能比。在这大动荡大分化大裂变的时代,实力就是一切。有枪有队伍代表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山头。就可当山大王。袁认准了这条不归路。将带给他荣华富贵,九五至的生活,流芳百世的英名。
想到此,袁世凯没有去浙江,他在京师磨蹭,觊觎别的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运气来了推不掉,倒霉时喝口水也会塞牙缝。袁运气不错,终于得到了在天津训练新式陆军——定武军的军务督办一职。
袁世凯到职后将定武军看作自已的身家性命。以超常的激情投入到军务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隔不久。定武军在他训练下面貌焕然一新……
军训的成功,剌激了他潜在的出人头地的欲望,袁的欲望号快车越驶越急……
俗话说,爬得高摔得也惨,他的大儿子曾劝他适可而止,用‘高处不胜寒’提醒他。当到达欲望顶峰时,事物就要走向反面,任何人概莫能外。袁世凯最后还是翻车了,能怪谁呢?
前清秀才关于袁世凯的故事说完了。袁的结局令听者感到有所压抑,因为一般善男信女的心理总希望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符合人性向善的分析,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但事情往往事与愿违,“怨谁呢?还是怨袁世凯本人。”前清秀才自言自答,“一个人若真想改变自已的命运,万千法门,九九归一,这就是必须像了凡那样发善心做善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惟如此才能化解你个人困难。这些因难包括你前世积下的孽障与今生和来世已犯和可能要犯的人生错误密码。”
老人面对眼前的小汉子用“潜龙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