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集 14-17篇(10 / 18)

育率,日本也面临生育率下降,未来劳动人口不足,所以一向收紧口袋的日本留学市场也网开一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也有自身的人口危机,现在中国的一个新生儿要面对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近十位长辈。把生育率降到最低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国国土的理论承载能力。有限的环境容量对人口的支持度也是有限的。

支撑人口的是各类生产和商业活动。人类社会的商业活动不是自然成为环境必不可免的敌人,商品交换在人类历史已存在千年之久,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才突出出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战略gdp导致资源枯竭,gdp也不关注资产多少应对社会承担多少义务、责任之间的平衡额度。如果你采伐了一片森林。即使gdp上去了,但也难以洗刷这分资产的罪恶,因为森林能带来稳定的源源不断的收入,更不用说森林对维护环境稳定所做出的循环贡献。

更广义地讲,我们对货物的定价和服务价格很少考虑与之相关的环境成本。空气、水和能源似乎是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对自然的无限索取,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在社会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客观上纵容了人的自私和贪欲,另一方面此举也违反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原则,用中国话来表达就是阴阳平衡。一个失衡的自然犹如一条漏水的大船,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据估计,平均每个美国人税收支出一年用于农业、交通、矿业和其它加重环境负担的活动补贴为2000美元。美国人对环境的透支让全世界人民买单。这当然不合理。人们现在看重自然,是因为没有定价的自然可任意索取,当我们在谈论此类话题时心情应是沉重的,绝不应抱市井混混“不拿白不拿”的赌徒心理。

美国有一个著名案例:绿地责备猫头鹰誓在伐木人的林地上星星点点地栖息,伐木人则指责有放纵欲的鸟类学家无所事事。事实上,两者都是因为没有可持续支撑的森林而深受其害。

近年来,经济学家和环保科学家已联手开出受益于自然(界)的价格,自然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沉默的羔羊”。我们不能降低自然的意义,这一系列实例也揭示人类是多么依靠它啊!

早些时候《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一书出版,确认了自然界为人类的奉献,从花粉传递到水过滤,这些是人类需要的服务,如果大自然不做的话,人类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从该书涉及的24项包括很广的服务项目,其中15项可循环利用,其消耗的速度快于再生的速度。

当环境有“价”时,那么这个价就是有利于自然,也有利经济,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