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集 14-17篇(11 / 18)

至有利各个商业领域。以渔业经营者为例,当他们以持续的水平获得渔产丰收,就是他们的利润最大化之时。如果超越此临界点,有更多的人去追逐所剩的渔类,那么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都会下降。可以断言,生活不会永远如此便当地向自然索取,人类社会必须在某个时候做出真正的换位思考,而且这仅是探索人与自然双赢选择的开始。

如果决策制定者能够构建一个合适的框架,那么人类的未来不会因成千上万的无聊问题而困扰,如:究竟生多少宝宝?我们的牛羊到那儿放牧?我们的住宅如何绝缘?正是这些通常是普通的问题才产生出最深刻、最先进的理念。

能够使我们的社区富裕起来的不是电脑,dvd之类的电子产品,这些东西今天随处可见,甚至在谦卑的农村;我们要关注的是排污管道、柔软的床铺,以及经济和自身健康的安全感。通过将这些现代有益的理念带给世间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将创造出比搭建航天统治大厦更为辉煌的人间美景。

十七“魂断缆桥”——美国人面对灾难

美国是一个放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一定是美国人信守的理念。与中国不一样,美国没有城乡差别造成普通民众生活之累,一张身份证走遍全美,想在那儿住,就在那儿住,所以大城市不一定是人们生活的首选,而住在空间自由度大的城郊结合部或乡间,开车上下班是美国人理想的生活模式。每天清早,高速公路上奔驶的汽车族和傍晚下班浩浩荡的车流,告诉你这才是美国人想要的。

要想富先修路,四通八达,财源滚滚。美国人有先见之明,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建成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系统,而星罗棋布,数以十万计的各种用途的桥梁将不同地形联成一体,陆地和水域一气呵成,成为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这些桥梁的安全性维系着每天数以千万计的车辆行车安全。当一座重要的大桥断裂时,这个汽车王国的子民们如同陷入灭顶之灾。

美国人面对灾难是什么态度?从一起真实的断桥事故中可以透视普通美国人的心态。

(一)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大河,北美第一长河,美国的母亲河,其人文和经济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长江,黄河。密西西比流域是美国原生态文化的摇篮,第35公路桥横跨大河两岸,将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尔市联接起来,是密西西比河流经的最为繁忙的公路桥之一,每天通过大桥的车辆达141,000辆。

这座桥没有高耸入云的弧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