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6 / 8)

未来图书馆 志鸟村 6044 字 2021-06-10

,结果恐怕也是一样。

在给他兄弟论及该宴会的一封信中,雅克比写到,“你要知道,在这二十年里,

他()从未提及我和狄里克雷……”

阿贝尔的命运很惨,他与后来的同胞易卜生、格里格和蒙克一样,是在自己

领域里唯一取得世界性成就的挪威人。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却过着贫穷的生活,

毫无同时代人的了解。阿贝尔20岁时,解决了数学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即证明了

用根式解一般五次方程的不可能性,他将短短六页“不可解”的证明寄给欧洲一

些著名的数学家,自然也收到了一份。阿贝尔在引言中满怀信心,以为数学

家们会亲切地接受这篇论文。不久,乡村牧师的儿子阿贝尔开始了他一生唯一的

一次远足,当时他想以这篇文章作敲门砖。阿贝尔此行最大的愿望就是拜访,

但高不可攀,只是将论文瞄了几行,便把它丢在一旁,仍然专心于自己的研

究工作。阿贝尔只得在从巴黎去往柏林的旅途中,以渐增的痛苦绕过哥廷根。

虽然孤傲,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春风得意地度过了中产阶级的一生,而

没有遭受到冷酷现实的打击;这种打击常无情地加诸于每个脱离现实环境生活的

人。或许讲求实效和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助于让他抓住生活中的简单现实。

22岁获博士学位,25岁当选圣彼德堡科学院外籍院士,30岁任哥廷根大学数

学教授兼天文台台长。虽说不喜欢浮华荣耀,但在他成名后的五十年间,这

些东西就像雨点似的落在他身上,几乎整个欧洲都卷入了这场授奖的风潮,他一

生共获得75种形形色色的荣誉,包括1818年英王乔治三世赐封的“参议员”,

1845年又被赐封为“首席参议员”。的两次婚姻也都非常幸福,第一个妻子

死于难产后,不到十个月,又娶了第二个妻子。心理学和生理学上有一个常

见的现象,婚姻生活过得幸福的人,常在丧偶之后很快再婚,一生赤贫的音乐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是这样。

一个伟大的文化结晶

始终没有忘记不伦瑞克公爵的恩情,他一直对他的赞助人在1806年惨死

在拿破仑手下这件事耿耿于怀,因而拒不接受法国大革命的信条和由此引发的民

主思潮的影响,他的学生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