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姐妹之二妹篇 十一(2 / 3)

步的前进。

在沈玉燕制定好大方针之后,沈玉燕又开始管起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沈玉燕亲自去工厂基层走访,到哪里就在那里解决看得见的问题。她曾经和大家一起吃过工人食堂的饭菜,吃过专门给一线工人吃的“杂粮饭”。为此她把克扣和以次充好谋利的食堂主管撤换了,让工友们自己选一个有担当的人出来当食堂主管,负责管理大家的吃饭问题;看见工厂车间脏乱差之后,沈玉燕和大家一起动手清理车间,并要大家轮流派人负责每一天的清理。只要每天注意清理,不但脏乱差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工厂也干净了。工厂一干净,不但美观了而且大家也舒服多了;沈玉燕还去了工人们居住的宿舍区,发现不但空气不好而且卫生设施也跟不上。沈玉燕建议工厂出一笔钱改造宿舍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这一笔钱就是从管理层的食宿补贴里出。短短几个月后,工人们的家大变样,大家都说这是沈经理的功劳;沈玉燕发现工人们不但破衣烂衫,而且很少有冬天过冬的衣服。打听之后才知道,大家都把冬天的衣服抵押在了当铺,不但不用担心管理不好,而且可以换一些零钱贴补家用。不过一些工人要是遇上难事急事的话,这些过冬的衣服就赎不回来了,他们和家人只好挨冻。为此沈玉燕翻查了仓库记录,发现有一批零头布料堆积在仓库,已经好几年没有人管了。沈玉燕就和大家商量决定,用这批零头布料做一批工作服,每一个工人有三套。两套春秋季穿的,一套冬天穿的,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这样不但容易区分本厂和外人,而且可以解决一些工人们的穿衣问题。布料是仓库堆积的零头布料,做衣服的是工人们自己或者家属,整烫是工厂自己的机器,所以几乎不花钱。穿上新工作服后,大家都高兴地像孩子一样;家属和孩子们也想要一套,沈玉燕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几乎是半送半卖给了大家一批零头布料。这一年春天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换上了自己做的新衣服;这一年秋天,工厂自己办的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学校分为日常班和夜校。日常班又分为技术班和学习班。所谓的技术班,就是把一些几乎可以上班的工人子弟召集到一起,经过一到三个月培训后,直接可以成为工厂工人。学习班又叫识字班,是将一些年纪不大的工人子弟集中到一起读书认字。老师有的是工厂的文化人,有的是外面请来的退休老师,也有工人们的文化人亲戚。夜校主要是扫盲班和加强版,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车间劳动的工人,必须参加加强版学习。虽然大家拿惯了工具的手,拿笔特别吃力,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多认识一些字,比当一个“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