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红巾军的战斗序列中。梁纲又增编了一个中队的俄式炮配给了韩进韬部。同时下令暗营,不惜代价,尽力营救韩家一族。
韩进韬是河北人,现今这么一投降,消息传到北京,免不得全家就要遭殃。梁纲就是要跟满清抢一下速度。现在淮安清军残部都在逃亡之中,未必就有心思往北京大报告,所以救回韩家一门,暗营不见得就一点希望都没。
在清肃清军溃兵完毕之后,北上的两部也都纷纷传来了捷报。王权的第八团毫无一丝抵抗的就开到了海州城下,海州知府逃亡,同知在红巾军的兵锋之下没有片刻犹豫就献城投降。
而陈虎那一部,主力一团会同李成光【李九】的第九团,万余大军一路上劈荆斩棘、势如破竹,直杀到了徐州城下。
清军河北大名、通永两镇总兵率淮安残存兵力汇集了不足一千人的徐州城守营,步骑四千人都不到,只是抵抗了陈虎一天时间,徐州城就宣告易手。
两总兵以及一应副将、参将等高层武官出了倒霉的被杀被擒外,余下的再次弃城逃往。
江北之战,红巾军如此战果,始算是正式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帅。”王邵谊递上了一个折子。梁纲打开一看,上面写的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却是几个人的籍贯、简历和家庭基本情况。“此为淮安籍在乡有为之人。属下已全部在录。”
占领一地,那就要收一地英才。红巾军政府草创促建,现在是继续有才之人供职。
“汪廷珍……榜眼?”惊讶声从梁纲的口中叫出。竟然是一位榜眼,真是……意想不到。
王邵谊嘴角露出了一丝笑,他折子上所录人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个汪廷珍,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俗称中的‘榜眼’!
淮安是个人文荟萃的城市。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再兴,到明中期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五大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时来运转,似乎文气也跟着溢盛了起来。明清两朝,到现在为止仅山阳一县中进士者就有进士二百人之多,甚至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
而这近期内科场最佳者就是汪廷珍。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十二岁丧父,由母亲程氏扶养成人。早年科考不顺,困诸生十年,始举於乡,乾隆五十一年中举人。
五十四年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大考,擢侍读。未几,再迁祭酒。六十年,以事忤旨,被降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