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地方经济危机(2 / 6)

海上马车夫 巡洋舰 5263 字 2021-06-07

在澳大利亚周边平原区建立了多个殖民定居点,但是很少有帝国国民前来定居。不得已,帝国政府只好修改刑法典,将罪犯流放澳大利亚,以此来增加该地区人口数量,掌控澳大利亚。

每年帝国约有上万人被流放道澳大利亚,最初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几个港口附近,那里修建有帝国海军的补给基地。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罪犯只是不允许离开澳大利亚,因此他们在澳大利亚岛上的生活一切自由。

帝国政府给这些罪犯配有武器,让他们深入澳大利亚进行武装探索,抢占当地土著人的村落和资源。当然武器弹药需要支付金钱,这些罪犯十分好斗,因此花费在武器弹药上的金钱极其昂贵,为此帝国政府亦赚取了大批资金。

当然,除了流放的罪犯之外,进入澳大利亚沿海平原地区的还有来自帝国国内的探险队、传教士以及军方人员。

他们除了进行探险寻宝之外,更多的是奴役当地土著,将当地的土著人抓做奴隶,然后送他们到庄园、农场、码头上去当苦工。

随着帝国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对于蚕丝、羊毛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些在澳大利亚的华人亦种植大量的桑树养蚕,或者饲养牲畜,以此来赚取金钱。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残余此时已经是全世界痛打的落水狗,荷兰政府取缔了东印度公司,并冻结了该公司的所有产业,因此这些人便成为了乞丐。

随着中华帝国在爪哇大清洗行动的加剧,很多无家可归的荷兰人被迫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谋生。

在澳大利亚,中华帝国对于外国移民的限制很轻,每年允许一万名额的外国人移民澳大利亚。这在其他殖民地的外国人移民名额当中是最大的,主要是因为帝国国民很少愿意移民澳大利亚的,为了开发澳大利亚,帝国政府不得不开发对外国人的移民管制。借外国人先开发,待形成规模之后,国人自然会蜂拥而入。

中华帝国对澳大利亚宣称主权,并将澳大利亚标注在了中华帝国版图之上,通报给各国政府知晓。因此,也不必担心其他国家打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主意。

外国人移民澳大利亚之后,他们的国籍也相应的变成中华帝国属澳大利亚国籍,成为中华帝国大家庭的一员。对于饲养牲畜发展羊毛产业,外国人显然经验丰富,他们的加入促使澳大利亚羊毛产业快速发展。由于澳大利亚出产的羊毛质地上乘,很快就进入中华帝国国内市场,引发国内很多纺织工业公司向澳大利亚投资,并派遣更多的人员进入澳大利亚从事羊毛产业。

国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