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好吧,咱也有传教士了!(6 / 7)

海上马车夫 巡洋舰 6093 字 2021-06-07

“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598年与人合作,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释《四书》的工作,以帮助在华的传教士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是他在16世纪的中叶,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译为西文。他把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传到中国,使中国人打开了眼界。同时他又把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传给了欧洲。

《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利玛窦是欧洲汉学家当之无愧的始祖,他对于欧洲的汉学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由于有了这些的基础,中华帝国的儒教传教士们在欧洲没有碰墙,而是顺理成章的以传授学术的名义融入了欧洲世界里。

继巴黎孔子学院建成后,中华帝国的传教士们又在英国伦敦、荷兰海牙、意大利博洛尼亚、神圣罗马帝国海德堡、瑞典哥德堡,挪威摩尔根,以及俄罗斯帝国的圣彼得堡等地开设了孔子学院,向欧洲各个主要强国传授来自东方的思想。

同样,中华帝国在殖民地也积极推行儒教,到处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校址大多数都是从之前的西班牙人教堂夺来的,形成孔子学院霸占驱逐天主教的态势。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儒教教派作为主导教派出征国门后,帝国国内的道教教派、佛教教派也安奈不住,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国家基金支持他们出国拉拢教徒。

对此,帝国政府自然是得意乐见,随后便成立了帝国专项基金会,扩大支持范围,将佛教、道教等一系列宗教教派划入帝国的思想侵略军,投入全世界。

除了支持正统佛教和道教外,帝国国民还有不少信奉其他教派的。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它们各不相属,教义、仪轨颇多歧异,信奉的神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还有最受崇奉的是弥勒佛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帝国境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本来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他们开始信奉神武大帝,尊神武大帝邓浩楠为神,创立神武教,也跑到帝国基金会申请资金。

对此,帝国皇帝的批复是,尊重国民意愿,宗教自由。

基金会上下官员只好无奈的苦笑一番,但在资金供给上,神武教却是领到了仅次于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资金。

当然,还有曾经被邓浩楠镇压下去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