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资料 明长城考略(3 / 7)

海上马车夫 巡洋舰 6105 字 2021-06-07

继光任蓟、辽总兵时,在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线上建墩台一千多座。“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圯,徒劳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督抚上其议,许之。”16这些烽堠、墩台与长城南北的许多城防、关隘、都司、卫所等防御工程和军事机构共同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跨越辽宁、河北(京津)、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全长12700多里。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长城,工程比较坚固,保存较为完整,至今遗留两个完好、雄伟的关城。

二、长城九镇与内外三关

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合称九镇。“……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17每镇设总兵、领辖,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处处设兵,屯田防守。每镇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总兵力常达百万人左右,其防卫之严密为以前各朝代所未有。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茸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现对九镇简况分述于下。

辽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辽宁辽阳,管辖山海关外辽东方面边防事务。此段长城南起凤凰城,西至山海关,全长1950多里。

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由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这一段长城较为坚固,靠近居庸关一带的城墙有三重之多。

宣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河北宣化,管辖由居庸关的四海冶西至西洋河(山西大同东北)全长1020多里的长城。这一镇的位置正当北京的西北,形势险要,故又分四“路”把守。城墙也非常坚固,有的地方有内外几重城墙。

大同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山西大同,管辖由镇口台(山西天镇东北)西至鸦角山(山西偏关东北)的长城,全长640多里。

太原镇,镇守总兵官驻偏关,管辖的长城西起山西保德黄河岸,经偏关、老营堡、宁武(晋西北)、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河北阜平西)、固关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东),全长1600多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