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资料 明长城考略(2 / 7)

海上马车夫 巡洋舰 6105 字 2021-06-07

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塑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十五年又于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守戍。二十五年又筑东胜城于河东州受降城之东,设十六卫,与大同相望。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5

建文帝时期,由宣化到山西的长城,沿边都筑起高墙深池,烽火台连绵不断。

永乐十三年,把居庸关迤北的山口筑成要塞,又增加开平小站烟墩,以山海五所的军队隶属之。并在关外各个隘口建筑要塞,驻兵把守。十七年立兴和以外烟墩。6

宣德元年,大修长城。命都督山云、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沿边修建险隘。三年修居庸关城。7

正统元年,给事中朱纯请修塞垣。8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刺兀速之境,边备大固。9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魏源)……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0正统三年,修宣府、大同一带城堡,并立大同威远卫。七年,在大同、宣府一带修理屯堡。11

(成化)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边备颇修饬。12

正德元年春,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请复守东胜……因上修筑定边营等六事。13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复小河等关于外地,以扼其要。十八年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三十年兵部)请修筑宣、大边墙千余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三十四年,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杨博,既解大同右卫围,因筑牛心诸堡,修烽堠二千八百有奇。14

隆庆二年,督臣谭纶请把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城的要塞边墙加固,并在蓟、昌二镇加添墩台三千座。

从明初开国不久(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到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左右)的200多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了明代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其中成化和嘉靖两个时期修建的规模较大。洪武十四年修筑山海关,弘治十四年修筑嘉峪关15,一些城堡直到明末仍在修建。

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都城北京的北面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者达20多重。还在长城的南北建立了许多堡城、烟墩(烽火台),用来了望敌情,传递战报。

隆庆年间,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