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形式,当条件成熟时再另作打算。在目前筹建阶段,先成立一个筹建委员会,在座诸位都是成员。具体工作由梁参谋长主持,几位新来的副官多做些文字工作,这正是各位才子的用武之地。有关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解决。现在散会,会后请枫林来的几位同志到我办公室一叙。”
12才子明志
杨时中和郝诸葛同是韩一粟等枫林才子的启蒙老师,在枫林镇一带颇有声望,并称“杨、郝二先生”。“戊戌变法”前一年,二人结伴赴京赶考,杨时中高中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郝诸葛为三甲第五名“赐同进士出身”,逊杨时中一个等级。后杨时中因“丁忧”回乡错失做官机会,却因祸得福,躲过一劫。郝诸葛高中后留在京城谋官,结识的是袁世凯的远亲史无前。史无前时任从九品“修武佐校尉”,原指望投靠袁世凯谋个更好前程,却因时局诡异多变,袁世凯让他蛰伏待机,史无前唯命是从。不久,清廷被推翻,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后,史无前扶摇直上,几年之间就被封为督军,兼领一省军政事务。史无前欣赏郝诸葛才学,把他招揽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军师。而杨时中参加了湘西革命军,杨郝二先生从此反目,成为冤家对头。
对于这番经历,杨时中感慨地对面前的枫林才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主张‘天下为公,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我湘西革命军遵从孙先生遗愿,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而史无前、郝诸葛之流为一己之私,盘踞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故两军成水火不容之势,曾经的友情全成冰炭,令人扼腕。”
杨时中见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便有意请他们各抒己见,以便了解他们之所以投奔湘西,除了自己的力邀外,还有什么个人原因。
他对韩一粟说:“你是大哥,你先说一说。”
韩一粟爽快的说:“学生从小熟读兵书,向往戎马生涯。当此乱世,能追随先生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心愿已足。”
王涧之甩一下长发,侃侃而谈。“青年人理应有远大志向,如同展翅翱翔的孤凤,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高祖本记》记载汉高祖初时观秦皇帝,喟然太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当今群雄四起,逐鹿中原。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台’,有几人不是过眼烟云?究其根由,皆私欲过盛,不孚众望也。王某自小钦佩先生高风亮节、经国之才。先生登高一呼,能不万众雀跃乎?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王某以为唯有追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