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孽源(1 / 3)

东坡判案 醉酒鞍歌 2293 字 2021-06-07

?众人紧盯苏轼,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分析。

苏轼:“大家还记得陆洵死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赶到陆洵书房时,看到那具无头尸首身着陆洵的衣服端坐在案几前,便以为那是陆洵。可是那具尸首的右手掌却被人截去了。那恰恰是陆文元的尸首。”

陈述古:“这不可能。陆文元死是在两天前。稍有验尸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杭州天气潮热,经过两天,尸体必开始腐烂。而根据无头尸身上的尸斑来看,死者是在两个时辰前被杀。苏大人不会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吧。”

苏祥:“不错。这也正是久久困惑我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尸体在两天后已开始腐烂。可是为什么我们从那具尸体上得到的死亡时间,却是在两个时辰前呢?这个问题山寺中的师傅们应该是最清楚不过了。”

看着众人疑惑的神色,佛印朗声道:“在寺院里,我们常把一些吃不了的豆腐放在冰凉的泉水中,第二天拿来吃一样新鲜,同样的道理。凶手将陆文元的尸首做了冷处理。这样就延缓了尸体变化的速度。制造出死者刚刚被害的假象。当然,这一切在现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大家还记得在陆洵的房间里,地上和书案上的水吗?还有尸体身上的衣服也是湿漉漉的。这是因为水气遇到冰凉的东西,总是会凝结。凝结的水多了,自然就流到了地上书案上,弄湿了衣服。”

苏轼:“她这么做,就制造出一个时间差。陆洵真正的死亡时间是头一天的晚上。而我们从那具无头尸体上得到的死亡时间是在当天早上。那么当天早上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小柔就一定不会被我们认为是凶手。她这么做就制造出巧妙的不在场证据。”众人恍然大悟。

苏轼望着小柔续道:“我记得,那天早上你对我这么说‘我从小习惯了早起,一早起来无事,便打扫打扫院子,做做早饭,伙房里的柴没了,还是墨兄弟帮我劈的。’你这么说有两个用意,第一,表明自己一早都在府衙。第二,利用墨郎来给自己证明。”

小柔有些委屈地:“苏大人,你说陆洵是在头天晚上被人杀的,可头天晚上,我一直和你在一起,我们先去肉店寻找线索,回来以后,你还来听我弹琴。我时时都没有离开过府衙。你应该知道。”

苏轼:“不。你有时间!在我们从肉店回来,到我来听你弹琴。这中间有一炷香的功夫。你利用这段时间去陆府杀害了陆洵,又将尸体调包。然后匆忙回到府衙,再以琴声吸引我,以便使我成为你不在场的证据。不过你行事太匆忙,忽略了一个细节。”

小柔的脸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