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伐失败以后,赵昚被迫再次降服于金人,却以“叔侄关系”相称呼,每年还要进贡大量的钱财和物资。乾道年以来,南宋朝看似安静祥和,但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士风日下。官员俸禄、军队花费两笔开销,基本上占用了朝廷财政收入百分之六七十,甚至要多。
其实对于赵昚而言,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一事,很可惜,貌似而今的一切客观条件都不允许。
农民造反不说,以前那些个支持他恢复的老臣相继去世,辅弼无人;生母,皇后,太子都相继谢世,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而今虽然一派欢腾,可国库之中的能拿得出来的钱财,却少得可怜。
打仗需要人才,他无人才;打仗要花钱,他没有钱,没钱就没有大量的兵器,没有兵器如何去打?没钱就没有军饷,没有军饷,何人替你去卖命?打仗要得到支持,他又苦闷于主和派和一干不思进取的朝臣的左右;打仗关键得打胜仗,只可惜,别说是南渡,就是南渡以前,已经许久不见胜仗了……
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短兵相接的阵仗当中,除了谋略、胆识、忠诚、不畏牺牲以外,还需要人、需要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去前赴后继……
他有些恨,恨国家每年这么多的财政收入,花在了官员俸禄之上,为何官员不思进取;花在了军队上面,为何军队而今也是萎靡不振?
可是,当他读了刘涣文章中关于军队和战争的论述以后,似乎来了兴致。
刘涣共计提出了两个观点,其一是特种作战和常规战、特种兵和常规兵;其二是**与冷兵器,近身相驳与远程攻击。
只是他还是不太清楚刘涣所言的特种兵,到底是不是指的“死士”、或者是“敢死队”;那小子又说火药有大用处,难道指的是以前制造出来的“火药箭”,“火炮”、“霹雳炮”、“震天雷”么?种种手段,朝廷何尝没有用过,偏偏就是打不过辽人、打不过金人……
“刘涣啊刘涣,你若早出生十年,当时北伐之季,就可以和张爱卿同行了……哎,真是可笑,你一介黄口小儿,朕如何敢把你当做了诸葛亮……你等得起,朕怕是等不起了……”
皇帝赵昚反复读者刘涣关于军队和战争的论断,他而今一心痛定思痛,想着北伐恢复,难得遇到一个敢于言战之人,却不曾想,倒是个热血沸腾的黄口小儿,信得信不得,还另当别论。
这是赵昚的苦衷,一代帝王郁郁寡欢的苦衷!
呵,可赵昚哪里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