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为了活命(2 / 5)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3779 字 2021-06-07

碰物质的手段就会转变,手段一变,世界就要变了。

到底,反思之时,却把罪责又推论到精神上去。出了一个统治阶层,就会形成一套精神理论,不过在旧的信仰上面加上丰富多彩的枝叶而已,所以董仲舒的儒学也好、唐太宗的君轻民重也好、朱熹的客观唯心也罢,归根结底,渊源的本质都是那千百年来的底蕴传承,或是儒家、或是道家、或是佛家,大抵中华上下五千年,变来变去,皆是离不开这一核心价值观。

你可以说后世,那后世又如何?马克思主义何等牛逼,同样也要中国化,故而才有了中国特色。

刘涣曾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是“不论黑猫白猫,能捉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一句朴实的话真是有天大的道理,且不论是什么样子的精神理论和内心信仰,只要能推动物质的变革,能满足身心的需求就是最好的东西……

但是这一道理的认同和实践又不能走了极端,否则人们便要一门心思地研究出如何“捉住耗子”的方法和手段,时间一长,人心就容易躁动和不安,一切唯物质论、唯金钱论。直到心中再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追求和最初的价值认同,天下又要动荡起来……

“师父,你说千百年后,你教我的这两样绝技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千百年后,那时你我都已化成了灰,有没有用都管不上了。”

“可是师父,你就不想想千百年后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么?”

“哈哈,傻徒儿,变成什么样子我哪里想得到,总之不论如何变动,这山不会变、这水不会变、这天地日月也不会变……”

“不是的师父,这山水天地或许会变的。”

“哦,怎么个变法?莫非你能透视未来不成?”

“我哪里会透视未来,师父你想想,在你的记忆之中,那黄河和你小时候、和你听更老的老辈人说起时的模样和而今相比,有没有变化?”

“黄河?哦,倒是有变化的,师父曾听闻老辈人谈起,黄河以前还不是这般易动怒,以前的水却要清亮些……哎,都是金人作祟,搞得天怒人怨,你我那汉人的黄河却也动怒了。”

“额……师父,其实……其实这和金人……算了吧,咱们还是学刀法吧!师父我有些冷!”

“不要紧的,好徒儿,你放轻松,瞎想自己就如那苍穹上的一颗繁星,风吹也好,雨打也罢,你都是你,岿然不动……但呼吸很重要,天地之气从闭口而入,经承浆穴一直灌入丹田气海……一吐一纳,循环往复,推陈纳新。快则三日五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