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实力太弱小了,才表现出诚服而已,说穿了,就跟周朝初期的形势有些相像,大家势力小,于是共同臣服于最大的势力而已。各个诸侯王实际上除了自己的直领地之外,对其它的国土范围是没有什么直接的统治力的。即使是晋阳这样的赵国王族直领地也不能保证下面的属城都完全在王族的掌控之下。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也很少有什么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虽然现在各个大大小小名义上的,实际上的城邦都有着空前的自治权力,但是它们在享受自由饿同时,也得不到国家更多的关照。对于诸侯国来说,这些各自相对独立的城邦其实就相当于租借了自己土地的佃户一般,除了找它们收租子意外,几乎就和外人差不多,至于保证它们的安全,那完全要看诸侯王的心情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各个诸侯国动不动就可以割让十数做城池而不肉痛,其实只要不是都城和自己直领的封地,这些独立的小城邦跟自己跟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关系而已。
其实就算是晋阳城这样的诸侯直领地,在现在赵国这种危局的时刻,也是有可能被国家牺牲掉的,所以就连赵猛这种国家直属正规军有时候也要想办法来完成自身的强化了。在这个时代真正可以不用自己操心自身安慰,做到与国休戚的就只有都城而已。当然,在极端的时候,也有都城都直接被端了的,不过好在对于都城的人民来说,这安危问题是举国之人一起为自己负责的。
转年就要到来的邯郸大战就是一个好的例证,为了都城和王族的利益,全国各地的战争资源都被集中到了邯郸,而包括晋阳在内的所有城邦在这场大战中都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国家的关照,只有自求多福了。要不是这种情况,赵成现在完全可以做一个自由快乐的小少爷,也不用这样成天担心来年的命运了。
像是伍里城的徐家这样的身份地位,在面临安危的时候估计是更不要指望赵王了,所以对于自身力量的建设自然是特别的上心。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普及儒家思想那种专门研究内部斗争的学问,更没有那什么可耻的帝王心术,所以下面人在加强力量的时候倒也不是太顾及上面的猜忌。
对于徐家如此技击的加强自身的战斗力,赵成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还是很赞成的,首先在来年的邯郸大战中,伍里城同为晋阳的属地,它多一份战斗力,自己这边自然就减轻一分压力。其次,对于现在这种从上到下都注重军事发展的状态,赵成还是很赞同的。至于后世那些腐儒所说的什么穷兵黩武,那完全是为了自抬身价而故意贬低武人的地位而已,纵观历史,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