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没有合适的理由贬职,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李治一直在容忍。
而刘仁轨这封信,正好给了李治机会。
后来许多人不明白了,兵者,军国大事,为什么李治会让李敬玄领兵,再不满,也不能拿十几万唐军性命陪葬!只是一个大臣,李治再考虑什么朝争,权谋,也不可能搭上十几万军队的。整个唐朝能有多少军队?薛仁贵大非川之败,已经让唐朝吃不消了,还没有消停,李治能昏到这地步?
其实理由很简单,如裴行俭所说,君王不懂军事,那么只能胡来了,前期有李绩在世,调兵遣将不会出漏子,李绩一死,薛仁贵一个农民没有威望,刘仁轨有威望,资历还浅,裴行俭只是稍稍展露了一下,文臣,依然不大信。所以李治只能瞎指挥,就象后来宋朝用文臣为帅,用太监为帅一样。将李敬玄调出去,与权谋有关,调出后会有什么结果,李治对军事不懂,想不出来,这才是李治让李敬玄为帅的缘由。
再说,刘仁轨说李敬玄行,想来不差的,比如儿子西南一行,所选的几个人,裴行俭与黑齿常之,皆是适用。
因此,看到了这份诏书后,立即让刘仁轨回朝养病,李敬玄代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又命金吾将军曹怀舜等分往河南河北募征勇士,实际上很早就在募征,有的整编成册,也“训练”了很长时间,再使李神通之子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嶲州都督拓王奉发剑南兵与山南兵会合,一共十八万军队,分成八道,工部尚书刘审礼、王孝杰、李谨行、契苾明、韦待阶、王杲、曹怀舜、黑齿常之、娄师德等人为各道行军总管、副总管或者将军。
唐朝战争机器在论钦陵数次挑衅下,如愿以偿地开动。
事实没有一个资历浅,有威望的人坐镇,这么多的军队很难指挥。唐朝立国以来,除了征***外,很少出动过十几万军队。就算朝廷破格提拨,让黑齿常之来指挥,用对了人,可刘审礼这些人会不会听黑齿常之的命令?
场面上也风光,十八万大军的主帅,唐朝立国以来,有过几回?
但李敬玄都想放声大哭,这个刘仁轨王八蛋简直太坏了,坏透顶了。
立即跑到李治面前说道:“陛下,臣对军务大事不懂,臣生死无所谓,可是关系到十几万将士的生命安全,我朝与吐蕃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你是畏战?”
“臣不是,臣只是一个文官。”
“那么裴侍郎是武将,太子是武将?”
“……”刘仁轨不能说了,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