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方来还有英杰 二(2 / 5)

兴唐 午后方晴 3633 字 2021-06-07

情报,吐蕃各部的矛盾,生活情况。不知道有用没有用,也许用上,也许用不上,但看了比不看好,不至于到时候想用却不知道。

……

但这个三月注定成了多事之秋,接着又有一件事发生了,刘仁轨在青海病重,这可以理解的,青海海拨高,有气疫,老将军毕竟六十多岁。这一病卧床不起,已经无法指挥。因此上书恳请朝廷让他回朝养病,另外又推荐李敬玄替代。其理由是一旦大军征伐吐蕃,士兵数量比薛仁贵那一次的军队还要多,没有德高望重之人,没有办法统率这些将士。第二李敬玄执掌宰辅多年,颇有才干,也是出征的最佳统帅。第三李敬玄出身李家,其中陇西李家久在陇右,熟悉青海情况。因此,纵观朝庭上下,想要大捷,李敬玄是不二人选。

其实凭借李家,已让李治感到刺眼。

李渊向李家示好,遭到了嘲笑,当然也有原因的,当时李唐基业未稳。李世民雄才大略,没有计较,而且他象裴行俭所说,意识到身上的鲜卑血脉带来的好处,甚至还让胡人替他看守寝宫的大门,但心中还是不悦的,所以氏族志刻意打压五姓七家,李治更没有开口,却让李义府重修了氏族志,说明心中还是不悦的。

早年的李治与李世民,皆是治国之君,不可能因为这一条刻意排挤李家,朝中也用了一些李家的大臣。然而李敬玄举族去投立收,自己是皇室居然不容,李治十分不快。

不仅仅如此,李敬玄久居吏部,虽然裴行俭也在,可以李敬玄为主。例如杜审言的堂兄杜易简,九岁就能文,很有才华的,为岑文本器重。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在路上遇到李敬玄不避,这也不算什么的,比起他那个堂弟,杜易简已经很谦虚了,然后李敬玄不满,召为考功员外郎屈之。这时裴行俭与李敬玄同掌吏部,与赏识无关,文章写得好不代表官做得好的,纯是对付李敬玄的,于是将此事翻出来言李敬玄罪,李敬玄只说了一句:“襄阳儿轻薄乃尔。”又奏易简险躁,李治怒,贬为开州司马。然后消失了……

因此现在官场上许多官员都沾了李敬玄的恩惠提拨上来的。

这是其一,李敬玄前后三娶,皆山东名门,与李家合族,他自己居于中台要职,为了示恩,多提拨了一些士族子弟为官,以朝恩树私恩。这又是李治不快活的。

在与太子争权过程中,李敬玄多次相助儿子,又让李治十分不满。

这是李敬玄的缺点,可在职时却是兢兢业业,对朝廷有很多贡献,不能因为不快就无故地将他贬职。再说,李敬玄在朝堂上的力量也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