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推动铁环旋转,将钢柱往下挤压。
李威听到后,说道:“靠!”
这就是原始版的钻机,用在水利上,虽说打一个洞眼,可有了洞眼就能放火药包进去,改进好了,在崖壁上也能打栈道的洞眼,用在民用上,建筑上会有作用,甚至挖水井时也稍作改进,也能派上用场。只有惊讶老百姓的智慧。
但惊喜仅于此,这几样事物发明后,再没有其他人想出什么好方法。不过也远远超出李威的预料。有了这几样事物,至少开采石头难度会减轻一大半。
九月末,因为人力多,财力听之而用,试验很快。不过因为李威出现,大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早期火药出后不久就用在军事上,但因为比例不对,硝与硫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纵火行,爆炸威力低,所以应用不是很普遍。到了宋朝,出现多种配方,火药武器才渐渐改进。直到清朝后,火药的配方才真正标准起来。
可因为李威要求爆炸力,着重强调了试验各个不同的比例,一下子进度加快了一千年。最后确定下来,硝硫炭三样比例为七十一比十五十四,很接近黑火药爆炸的最佳标准七十四点八比十一点八,十一点三。再说硫磺与硝石纯度不高,也没有办法真正标准。又从粉末状变成了颗粒状,至少让它在某种程度可以与明朝晚期的先进火药相媲美。而且也真正将它当作民用物资,并不是烟花爆竹的玩物,或者战争凶器。
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于是十月初二,广通渠正式动工,不过计划稍作改变了。原来是打算从疏通广通渠开始的,现在却变成了挖通沣水到广通渠的新渠。因为中间有一段,上面是泥土,下面河床却是岩层。但不象人门半岛那样的顽石,岩石多以石灰岩为主,比较容易开采。
人也很多的,一天五十文的工钱,虽然包括了伙食费,还自带帐蓬干粮,以及自备一些工具,对有门路或者有本事的百姓来说,待遇低了一些。但对于贫困无助的百姓,又是在冬天,没有其他事可做,多少能赚一些津贴。并且很人性化,每七天“带薪休假”一天,每七天又有两顿,朝廷添办的一些肉食,慰劳民夫,还规定了每三百人一队,自己推选三人专门做饭,三人同样可以享受津贴。这个措施又再次杜绝了官吏的贪墨,想吃多少,自己做,官吏想贪都没有办法贪进腰包。因此,很快就拢集了三万八千多民夫,如果不是害怕浪费民力与财力,有可能更多。
当然,这是在平原上劳动,到了丹水渠,或者人门半岛新开河上,津贴不增加,估计没有那么多人有这么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