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陈事(2 / 5)

兴唐 午后方晴 4495 字 2021-06-07

坑薄石裂开,要么将上面覆盖挤开,对整体的巨石依然无能为力。这一条办法又是否决。

但心中肯定是不甘的,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说掌握多少知识,总比这时代的人知道更多的科学原理。又能集全国之力,难道真没有一个办法?就看着栈道在沉思,一艘船又战战兢兢而来,纤夫在喊着号子,佝偻着腰,用力的拉纤。当时修建这条栈道时,也有朴素的科学原理,借着山势,寻找突出的山崖,然后凿出一个个凹形坑,中间中空的地方铺以木板相联。并不全部是悬空的,那样出事率更高。因此高低不平,时不时纤夫的身影没进凹形断崖里,象是一张张巨大的嘴巴,将这些纤夫吞没。

于是又说道:“就是难,也要想办法。千古之事,在今一举!”

说完了离开,又寻访了一下附近的村寨。天色渐晚,回到陕州。刚进陕州城,就有衙役将邸报送来。是阎立本替李威找的相关丹水资料,用快马送达陕州的。

这段资料很冷门,也说明阎立本用心了。当然,不是刘仁轨他们不用心,而是对此是外行汉,想帮忙都帮不上去。

李威打开一看,多是图籍,然后有一段话吸引了他。

还是西汉时的事,大司农郑当发卒数万人,水工徐伯督开凿的一条长安漕渠。三年而成,此渠长达三百里,初以灞水为源,又在西京西南凿昆明池,既可练水军,又可通舟船。池成后,引水东出,是谓昆明渠。导致灞水一分为二,一支北注渭水,一支横绝灞河,与通向黄河的漕渠相接。但汉亡后,到北魏时昆明池已是无水,漕渠到了唐朝后,也是时通时塞,仅当作灌溉来用。

然后又到武德六年(623年),宁民颜昶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这个南山水,包括发源于商州上洛牧护关、流经蓝田谷的灞水,与灞水合流的铜谷、轻谷、辋谷、蓝溪诸水和狗枷川水等。几水合流后,水势浩大,船舶也能行驶。颜昶开渠入京,也就是想将商州与京城之间的联系,从陆运变为水运。又能灌溉。当然,他也没有想过要与丹水相连,沟通荆楚。又因为工程难度大,当时又没有那么迫切需要,所以渠达石门谷,有汤泉涌出,随之停工。

其他的没有说。

李威立即拿来图册,看地图,忽然明白阎立本的用意。

看李威有没有本事,在不伤民,国家仅有的财政下开渠。如果有,甚至直引丹水,由商州西出山,再引南山渚水,与灞水合流,出石门谷、大仓关,经蓝田,抵长安。而且到了灞水后,又有汉朝遗渠旧址,重新疏通加深加阔即可。不过难度貌似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