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便为良医(4 / 4)

明洋天下 上官儿 3621 字 2021-06-07

的医学机构中的医官,均由太医院考核委派。”李渝说道。

听了这些岳峰对太医院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于是又问道:“那么宫廷医事制度又是什么呢?”

“明代宫廷除为皇帝服务的御药房外,还设有专为皇太子、后宫嫔妃和王府服务的医疗机构。他们主要包括御药局和御药房、东宫典药局、后宫医药机构、王府良医所四个部分,其中御药局和御药房吴元年(1364),明太祖皇帝设尚药局,尚药御奉品阶为正六品。洪武六年(1373),内府设御药局,始置御医。御药局设尚药御奉2人,直长2人,药童10人,俱以内臣充之。御医4人由太医院医官担任。御药局主要任务是监制御用药饵,兼管收储各地进贡的名贵药材。1373年又设御药房,由提监、太监理其事,近侍医官无定员,分两班掌管御用药饵,官阶与太医院医官相似。嘉靖十五年(1536),改御药房为圣济殿,又设御药房,由御医轮流值班。”李渝说道。

“你是说从现在已经出现了御医轮流值班吗?”岳峰问道。

“是的,东宫典药局是洪武二年(1369),东宫设典玺、典药、典膳、典服、典兵、典乘六局。每局设局郎1人,局丞1人,内使10人。典药局郎、局远及内使负责皇太子的医疗保健。京师各亲王府在承奉司下置司药2人,以司亲王府的医药工作。建间(1399~1403)。京师亲王府增设典药1人。后宫医药机构洪武五年(1372),后宫设六局,由尚食同负责医药,内设司药2人,掌管医方和药物,并有典药2人,掌药2人,均由女官充任。永乐间(1403~1424)及其后,这些职务均转由宦官担任。皇后及嫔记有病,多由太医院医官诊视。后宫设安乐堂,专供后嫔养病;设有月子房,供宫内孕产用。后宫设医官3人,医士36人,还配有稳婆、rǔ婆、医整数十人。王府良医所明代备藩王府均设良医所,主管王府医疗保健。洪武四年(1371),良医所设良医正、良医备1人,寿官数人,俱从官,由太医院推荐,吏部任命。”李渝继续将自己知道了告诉了岳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