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便为良医(3 / 4)

明洋天下 上官儿 3621 字 2021-06-07

的变动。当时无御医一职,洪武六年(1373)始设御医。”李渝详细的说道。

“很好,你继续说。”岳峰听得很仔细,他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后生这个时候必须认真听,只有了解了这些才好慢慢实现下一步的行动。

李渝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南北两京太医院说的是明代太医院分为南京、běi jīng两处。洪武元年(1368),南京太医院设有院使、同知、院判、典簿,洪武十四年(1381)改设太医令1人,太医丞1人,吏目1人,御医4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改太医令为院使,太医丞为院判。永乐十九年迁都běi jīng后,南京太医院仅设院判、吏目各1人,掌管医事,下设医士和医生。同时于běi jīng建太医院,设院使1人,院判2人,御医4人(后增至18人),吏目1人。隆庆五年(1571)设御医10人;吏目10人,下设医官、医生、医士若干人。两京太医院均设有生药库,设大使、副大使各1人,掌管药物。每年药材由产地派人解纳,按药材的质量、炮制、燥湿程度分类。由太医院御医和药库大使辨验入库,礼部派人监放并登记造册,一式两份,一留太医院备案,一送礼部查考。生药库年入库量很大并逐年增加。”

岳峰没想到李渝对于这些知道的如此详细,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他的祖父是太医院出身,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只能开个小药铺维持生计。

岳峰继续问道:“哪太医院的分科及太医院的职能又是什么呢?”

“太医院的分科是指明代太医院分为13科,即大方脉、妇人、伤寒、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盎镞、祝由、按摩,同元代13科相比,风科改为伤寒,金疮分为金镞和疮疡两科,杂科改为按摩,取消了禁科,较前代更适合临床需要。而太医院的智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医疗保健,一个是医官的任免和派遣,太医院御医以上每天分两班在内府御药房值班,为皇帝及内宫嫔妃服务。遇皇帝出巡,太医院医官作为随行,沿途为皇帝、随行官员和侍卫作保健服务。各亲王府、藩王府及接待外宾的会同馆均设有医官,他们遇有疑难病症,常向太医院请求医药方面的帮助。明代规定,各王府请医,不能直接向太医院提出,须上奏皇帝,经批准后由太医院奉旨派遣医官或医士前往诊治。武大臣及外国酋长有病,太医院亦奉旨往视,将治疗结果具覆奏。发现疫情,太医院有向军队、监狱、边关隘口等处派遣医官治疗的任务。全国各府、州、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