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楚峰躺在帐篷里沉思。
在哨楼跟赫颌顿谈了很多事情,了解到这次搬迁上谷的重要原因:
首先,上谷是属于幽州太守刘虞管辖范围内的一个郡。刘虞是汉室宗亲,也是朝廷太尉,名望很高。数年前初到幽州上任,对乌桓各部晓以利害,成功瓦解了那次丘力居的叛乱,并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少数民族,开通上谷的胡市,使长城内外的汉人与胡人得以物资交流,并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百姓安乐积累了不少粮食。不仅青、徐两州的百姓都相继前来投奔,甚至连在上谷聚居的乌桓、鲜卑部落人数也增加不少,辽西赫氏也是看中了上谷的管治环境,加入到迁徙行列。
白楚峰原本所知道的刘虞,在汉末里的威望高得足以称帝,而且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位汉室宗亲,担任宗正之位。
其次,也是因为辽西赫氏的衰落,迁居上谷避免再出现赫颜与鲁沃扶那样的事情,甚至避免被其他乌桓部落的侵扰。
最后,那是白楚峰自己的推断,赫兰玉无论在公在私都在避开蹋顿,因为她似乎与蹋顿有些复杂的关系。
在卢龙,白楚峰感受到蹋顿对自己的重视有很大部分原因来自赫兰玉,并且感到蹋顿想要拉拢赫氏,但赫氏这样的一个弱小的邑落都值得蹋顿这位辽西大豪帅去拉拢,这是让人很难理解的。蹋顿真的如此心爱赫兰玉吗?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但历史的认识教白楚峰不相信蹋顿这样的霸者会是那么痴情的人。那么赫族有什么值得蹋顿如此上心呢?
赫兰玉的父亲?记得赫颌顿说过那也是他的老师。从赫颌顿对自己这奴隶的看法,看事物如此重本质,在这个时代的见识就已经很不一般;而赫兰玉对奴隶的善待也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胸襟。那么他的老师、她的父亲赫大人必定也是与众不同。
可是那也只不过一死人。
至于离开辽西,去上谷,对于现在的白楚峰来说,哪里都是一样,没有任何分别,一切随遇而安。
————————
秋风已起,但大地上还是那夏天留下来的风景,除了那些渐熟的谷麦。
乌桓人的农耕落后,从农田的布局和谷物生长的参差可见一斑,当初耕地翻土的时候也只不过用一根铁头棍子,实在落后。
落后是看在眼里,白楚峰知道其中的可以改进的空间,无奈同样落后生产力限制了一些技术上的革命,面对无法改变的就只能适应。能帮助赫氏邑落改善的地方虽不多,但也让整个邑落对白楚峰的定位重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