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国库早就亏'不少。所以富可抵国也是理所当然。
赵诚戏谑这一说。令史秉直老脸微红:“我史氏起于亩。虽富甲一方。不敢穷奢极欲。自祖先起。即崇尚耕读传世。不敢以豪富自夸。今陛下身为人主。却勤俭爱民。视民如子。宁可自己用度据。也不向百姓多加赋税。臣等自惭形秽。叹为观止。今臣取家财以为贺礼。但尽一份孝心而已!”
“哈哈!史老元帅真是国之良臣。”赵诚赞赏道。转而又道。“不过。史老元帅可曾想过。今卿送来这大笔财物。孤若是收下。必会令他人争相效仿。这不正是纵容群臣攀比之风吗?”
“这……”史秉直一时愣住了。他史家出大手笔。以为尽了孝心与忠心。却未想到别人一定要跟他史家攀比。甚至会远超自身财力。此风在赵诚看来当然不可助长。尽管他需要钱财。
“史老元帅。不如将钱财用在刀刃上?”赵诚道。
“请陛下明示!”史秉直道。
“诚如你所见。如今河南残破。各处都需用钱谷。修桥铺路济民。救死扶伤。流民亦需分配田地种子与耕牛。兴学校。奖农桑。修水利。河南又要设立各级官府。史家是有余力。不如将金银换成粮食与种子农具耕牛。普施百姓。这有用于国。又让世人皆知真定史氏的善举。孤亦可下旨表彰。让天下人都知道史氏的功业。”赵诚道。
史秉直眼中闪着喜色。这样一来百姓也都因此受惠。而他史氏与秦王都到誉名。连忙道:“陛下真乃圣主也!”
赵诚又道:“人们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富甲一方者若无仁义之心。则为人所骂。以为为富不仁。倘若能够施善举。则能造福一方。必会受人爱戴。想必真定史家对此早判断吧?”
赵诚的话正说到了史秉直心坎里去了。史秉直虽然趋炎附势。尊重强者。但他史家能在河北称雄近三十年。也在于他们史家能够乐善好施。团结一方。所以当年蒙古人破关下。史氏振臂一呼。四邻八乡的百姓皆聚在史氏旗帜之下。结寨自保。因为皇帝靠不住。
“为一里乡绅。则造福一里;为一县知县。则造福一县;为一州知州。则造福一州;为一国之君。则造福一国。
这并无高下之分。也无先后之分。望卿能够自勉!”赵诚道。
“陛下既然如此说。臣心悦诚服。”史秉真道。暗道自己这次是奉旨行善。的了底子。又的了面子。算是没有白来。他很是的意。
正说话间。有近侍来报耶律楚材已经到了洛阳西郊。赵诚大喜。当即决定亲自迎接。史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