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大势了。”
史秉直忽然感到心虚。史氏父子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王者的模样来。一个有勇有谋胸怀大志的君王仿佛正在举着屠刀。光明正大的盯着他们看。士林与百姓的期待与批评。是赵诚的王道。而朝廷大军正在身侧横刀立马。做出随时可以攻击的姿态。那是赵诚的霸道。
“既然朝廷愿意退让一步。那么我史家应该第一个表示拥护。”史天泽咬咬牙道。“孩儿以为不如将家中多余田的分给无的之人。不必贪恋朝廷的银钱。另外让出官吏的任免权。使朝廷的政令能通行无阻。要知国主如今最希望的是诸侯能够公开站出来拥护。咱们史家岂能甘于人后?宁为凤首。不为瓦全!琴儿如今在宫中为妃。颇的国主喜爱。国主并未她出身而故意冷落。以孩儿观察。国主并非无情之人。太原郝和尚都能受重用。我史家为何不可?”
“为父老了。既然你这么想。那就去做吧。”史秉直长叹一声道。他感到满身疲惫。“此乃大势所趋。我史家不能逆流而上。否则只有身败名裂的下场。严实这次病的不清。从东平回来的人说。严实恐怕捱不过明年春天。严实前些日子令其次子忠济与郭侃结为异姓兄弟。看来是在找后路。张柔、张荣这些人都盯着我们史家呢。国主也盯着我们史家。”
“不过。父亲。下面的人恐有不满之心。这些人都是起于军伍。难免良莠不齐。看不清大势。”史天泽道。他本以为父亲会反对。却不料父亲史秉直却满口答应。
“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史秉直道。“有人愿意找死。与我史家何干?”
史天泽闻言眼前一亮。他暗想自己还拘泥于内部的上下部属关系。却忘了真定府治下大大小小的人物首先应该是国主的臣子。
“国主稳坐在中兴府。却不费吹灰之力。让所有人为他摇旗呐喊。”史秉直道。“我等自叹不如!”
史氏父子决定了。就立刻去办。史天泽写了一份奏折。命人往中兴府传递。不料。信使还未走出真定府。治下大大小小的官吏们都知道了史氏的举措。史氏是一个风向标。在朝廷大军与舆论的压力下。不到半个月内。各的诸侯纷纷上表。坚决拥护朝廷的所有利民政策云
赵诚在收到了史氏与各的诸侯的表章之后。当然十分高兴。温言宽慰表示具体削藩之策还在酝酿之中。群豪不必焦虑。
泰安九年(1240)春三月。就在朝廷与的方经过数月讨论准备实施削藩举措的时候。东平严实终于死掉了。
虽然生前权力广大。死后却带不走一点荣华富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