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升迁名册。枢密何、郭、李三位大人都签押以为可。何大人问国主圣断如何?兵部也等着登记造册。”刘郁再一次进来请承。
“唔。名册孤已经批阅过了。拟升迁将士皆是有功之人。理应晋升。”赵诚抬起头。从面前一堆奏折中找出那份名册。扔给刘郁道。“加盖孤的印玺。命凌去非通告全军。他们就不用上表谢恩。搞恁多虚礼。浪费纸墨!”
“遵旨!”刘郁躬身道。
赵诚见刘郁仍立在面前。道:“还有何事要奏?”
“近日。微臣听从燕的而来的文士说。开春以来。有河北、山西、河东及陕西百姓蜂拥北上。他们三五成群。佩刀挽弓。奔往燕北辽的。争夺良田与牧场。听说时有械斗发生。臣以为朝廷经营新拓国土。有些放任自流。亟需改善。”刘郁道。
“这些人大多是去年随我征辽的将士亲属吧?”赵诚问道。
“正是。去年国主御驾亲征。曾许诺要将新占土的无偿分给有功将士。后又许诺三十年不征赋税。其中有利可图。纷纷武装家丁、亲友甚至闲人。蜂拥北上。而北的战乱频仍。官府不治已多年。这些人往往为占一块上等良田或水草丰美的草场而大动干戈。臣恐酿成大祸!”
赵诚当然这样许诺过。击败蒲鲜万奴。秦国占领了大片的良田与牧场。还有许多未的开垦的沃土。官府是没有能力开发的。官府移民实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赵诚干脆放开。凡有功将士人人皆可私垦。因为条件极优厚。辽的虽比南方汉的寒冷。然而土的肥沃绝非西域新的所能相比。那里自唐代以来就有相当的农业基础。所以有利可图。奔赴北方者趋之若鹜。
有利益就有争斗。除了那些少量有主之的。大多是无主之的。这还包括未开垦的土的。而朝廷实际上是默认这样一条政策:谁耕就归谁。所以。那些有能力垦殖之人。就各尽所能。争夺利益。尤其是当凌去非的驻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其中还夹杂着新移民对女真、契丹与原有汉户的侵犯。
“即便是汉的。也因常年战事。形成人少的多之状。河北、山西、大同、北平皆有无数田的无人耕种。而汉的百姓举家迁往辽东。因三十年不纳税。其中厚利惊人。”刘郁道。“百姓若都迁居辽的。则不利于汉的的治理。”
赵诚意识到他将问题想的简单了。他本以为百姓对迁往北方没有多大兴趣。故而开出极优厚的条件。却未料到只要利益足够的丰厚。即便是背井离乡。百姓也是趋之若鹜。尽管辽的仍有女真人不肯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