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耶律楚材道。
“回国主,臣以为远水解不了近渴,金主若是能守约,那再好不过了。”耶律楚材奏道,“我朝应从长计议,万一金主背约,我朝该当如何?料蒙古冰雪融化时就举国来攻,到时我朝怕是四处用兵,自古兵事乃国家根本,万一钱粮兵甲接济不力,臣恐牵制了国主大略。”
“陇右军南下逼近蜀口。宋人不敢出战。卫慕又遣信使奏表说。宋边将说宋国朝廷已经派使者来我朝约和,为人宋人设身处地着想。宋人这次怕是很有诚意。到时候我朝可以请宋人输粮。”王敬诚建议道。
赵诚轻笑:“完颜守绪想求偿于宋。但力不从心,宋人也并不惧怕。完颜守绪遣人告诉孤,他想约孤同攻宋国,这种事情孤怎么会去做呢?孤猜想他大概也是在试探我朝对宋的态度。”
“如今看来,与宋尽快达成和约显得尤为重要了。”耶律楚材道,“既然金人有攻宋之心,我朝却与宋人约好,则宋人必感激涕零。如此我朝可以从中渔利。”
这次讨论并没有立刻解决问题,赵诚和他的大臣们只能开源节流,尽量地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加税是不可能的,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这样会让朝廷新立就失信于民,得不偿失。况且陕西刚刚占领,仰仗新王朝的救济,以撑过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秦王收买人心的大好时候。
王敬诚等人还主动要减薪,这个赵诚更不能这么去做,因为王敬诚食邑九千户倒是可以发扬高尚地风格减俸,但是其他人尤其是地方官却只有微薄的俸禄可拿。
赵诚与他地正副宰相们,集思广益,想了许多计策:
一是出卖盐引。原本境内盐州有优良地青白盐,质优价廉,以前都是官府委托“天下铺”垄断专卖。为了筹款。赵诚出卖盐引。盐引并非卖盐,这实际上就是许可证。有了这个盐引商贾就可以去盐场购买盐,贩运他地。这一方法,扩大到茶。中书省颁布了《提举盐茶法》,规定商贾可以自由购买,但是这只有大商人才有能力去买,并且商人购买要考虑有没有赚头的,官府又必须保证商人们有赚头才行,还得让商人不会借机抬价,这又是后来发现地一个难题。
二是又一次禁酒。因酒是要耗费粮食地,且制法并不难,要收税或官卖却是极难。这是个临时性的管制措施,因为包括秦王赵诚在内,秦国百姓都好酒。三是由中书提出的法子,允许商人运输军粮,称“入边”。边关各军府凭借其运粮地额数发给凭证,由商人们与户部交接,这就减少了朝廷的动输军粮耗费的人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