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按照银子本身价值来计算。平时的小额消费,鼓励多用铜钱,而不要随便损毁银元!”
铸币机试制出来后,暂时也作为保密机器。肖
肖图白专门成立了“铸币局”,而铸币局隶属津发展银行管辖。但是,实际生产地,却是在天津军械厂与世隔绝的军火生产基地中。
这样天津发展银行定期将银行的现银存款,送入铸币局,生产出成品银元,则是送回银行的仓库中。当然,天津军械厂,可以获得一些厂房租借的房租,以及铸币机生产,皆是由军械厂负责。这样一来,军械厂也能够充分的分享到铸币的利润。而津发展银行而言,将铸币工作放在军工厂内,在安全xìng和保密xìng上,能获得保证。
毕竟,铸币还是有利可图,将银子铸成银元,每铸一块,至少能赚10%的利润。这种铸币工艺,若是被别人破解了,跟风模仿之风,肯定会盛行。
而这个年代,大明全国白银的总存量有10亿两以上。每年莫约还有300万两海外白银的净流入。这种净流入的白银,绝大多数都是银锭。银锭是按两来体现价值的,铸造成jīng美的银元,则是额外赚取了铸币费。
其实,如果将大明全境的白银,都铸成银元,这一过程,至少能赚取1亿枚银元的铸币利润。如果这一个过程分为30年完成,平均每年也能额外赚取300万两的铸币利润。当然,这仅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因为中国的存银,绝大多数都被地主老财们封存在地窖中发霉,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关头,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不可能流向市场中的。
说到银元,很多人误以为1888年清zhèngfǔ铸造的“光绪元宝”是中国首个采用西方技术铸造的银元。在此之前,中国流通的银元,都是西方商人输入的外来银元。外来银元的危害是,不足一两重的银元,但是由于制造jīng美,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等同于一两银子使用。某种意义上讲,在19世纪时,西方人靠着银元套利的方式,获得了巨额的利益。清zhèngfǔ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压制起义,财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才想到了铸造银元,利用铸币权去赚取额外的利益。
而实际上,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机器铸造银元的行为,最早并不是发生在清末,而是在明末。
历史上,公元1659年至168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所制造的“漳州军饷”银元,才是中国首块银元。“漳州军饷”银元两面皆汉字、无图,直径3.9厘米,重7钱4分、即26克,实际不及此数。背面上端镌“足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