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钢铁的价值(3 / 5)

向地主集团争取话语权的资格和勇气。甚至,中国农业社会的规则太过于顽固,使得很多拥有资本的商人,大多是选择回归乡村变成了地主官绅。

当然,“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成立。也是特区政府税收制度的新机遇。按照洪武皇帝颁布的税率,钢铁冶炼的税率是“三十税其二”。比之普通的商业税“三十税其一”,要高了一倍。也就是说,钢铁厂能够征收6.66%的税率,这是政府税收的突破性进展。

实际上,明朝如果能严格按照6.66%的税收,对全国的钢铁工厂进行征税,那么大明朝廷的财政根本不会缺乏。

明朝一年钢铁冶炼的收入能够达到4000万两白银的价值,按照法定的税率,理论上可以征收到260万两税银。

但是。明末的矿税已经名存实亡,一个省仅能收到几千两矿税,全国的矿税加起来收到的不超过20万两。而之所以税制败坏至此,也是因为明朝士大夫与皇帝利益不一致。士大夫们与地方豪强勾结,以抗税漏税为荣。朝廷向地方上的豪门收取合法税收,则被认为的鱼肉乡民。最终,豪门抗税节节胜利,朝廷不断废除所谓的“恶政”。然后,底层的农民就活不下去了。有钱人都不交税,自然就将负担压在社会底层。

说句诛心话。自古叫嚷不要与民争利者,皆是豪门权贵。因为,自古以来只有权贵是“民”,老百姓是泥腿子,一般是被忽视的。

真正意义上讲,与泥腿子争利,才是罪大恶极。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大大鼓励,因为从“民”身上刮到更多利益。泥腿子们的负担就轻了。而且,朝廷不与“民”争利,就意味着朝廷已经被这些“民”控制了,真正底层的泥腿子们就会遭殃了。

古代任何一次朝廷向“民”妥协,都是亡国的朕兆。这些占据全国人口不足10%的“民”越是被喂饱了,国家就朝亡国的深渊迈进了一大步。

天津的特区,征收矿税、商税。其实仅是严格执行大明的税法。这年头,除了特区以外,恐怕没有那个地方政府在认真执行理论上的税法。

———————

穿越明末,最初一段时间肖图白一心想要逃到南方。但是。随着对于天津的经营发展后,去南方的心思逐渐淡了。

让皇帝分身去南方,仅是为了掌控住中央的权势,利用皇权来给特区的发展保驾护航。此时的肖图白,对于明朝的文官、武将,皆无所畏惧。

事实上,连满清肖图白也并不是很怕,更别说其他的军事威胁。

正常情况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