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不要杀我!”那军官哀怨求饶。
高起潜而是怒而一剑砍断其咽喉,道:“哼!你汇报那军情,是想看杂家笑话吗?”血水溅到高起潜脸上,令其分外恐怖。
祖大寿见状,也不禁骇然退步,道:“高监军......”
高起潜却是如同没事人一般,拿出一块毛巾擦脸。又用丝绢将剑擦拭干净并归鞘,说道:“祖大寿,你们关宁军前线,时不时的遭遇鞑子围困?今后,可要多向皇上请旨,让皇家新军去救援宁锦前线啊!”
祖大寿见状,流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道:“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皇家新军这么厉害,在天津呆着。也是浪费了!要多救援咱锦州前线......”
事实上,宁锦前线也是大明精锐的坟墓。万历年的萨尔浒之败,损失了十多万大军。此后。二十年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屡次组织军队,进行援助辽西前线,但是兵败总是频繁发生。
救援宁锦前线,在此时的明军心目中,几乎等于去送死,去闯阴曹地府......
——————————
北京。紫禁城。
自从阿济格大军从独石口破关而入以来,北京城已经风声鹤唳,四处的城门早就戒严。普通的商民,禁止随意进出。
被困在城内的官民。情绪有点抑郁。因为,城门紧闭阻断了商品的流通,让城内商铺断了货源,生意难以为继。百姓也因为城内物价飙升,而苦不堪言。
崇祯皇帝御前。文武百官正在商议军情、京师物价诸般事务。忽的,一名宦官连跑带喘,道:“万岁爷,大捷!大捷......”
皇帝事实上早就了然于胸,却问道:“告诉朕,何处传来捷报?”
太监结结巴巴道:“宝坻县大捷!国师爷总督天津。旗下大将肖白浪率军4000,遭遇扬古利率1万2千满蒙铁骑。血战七日,在宝坻县钱钟庄击败扬古利部,斩首3000,俘虏4000!皆是真鞑子,没有刚刚剃发的假鞑子......”
兵部尚书杨嗣昌沉声问道:“此话当真?”
原兵部尚书张凤翼被调到前线监军不久,其职责被杨嗣昌暂代。如果,张凤翼此行遭遇不测,获得是犯下大错。杨嗣昌取而代之,也是水到渠成。
历史上,杨嗣昌与高起潜关系亲密,因为两者对满清政策,皆是要抚,要攘外先安内。而卢象升不识抬举的要对鞑子主战,最终,杨嗣昌、高起潜联合弄出了一出见死不救,不发补给。让卢象升弹尽粮绝,兵败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