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装置正好相反,它能吸收大气,将气体与其他矿物结合起来,固化成岩石储存。例如,二氧化碳可以固化成碳酸钙,或者有机物,但两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固化成碳酸钙需要钙元素,钙含量不足时就无可奈何了,固化成有机物需要水,更需要大量的能源。当然,最好还是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气,剩余的碳可以和氢、氧元素形成有机物,这就像光合作用一样。这种方法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又例如,氨气可以分解成氮气,剩余的氢可以与氧结合成水,这个过程还可以释放能量。有些星球上蕴含大量的甲烷,那么就可以转化成有机固体和水。至于一些行星的大气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硫酸、氯化氢、二氧化氮、硫化氢,则需要净化处理。
实际上,行星大气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例如一颗行星上的大气是“还原性气氛”,上面含有大量的甲烷、氨气和氮气,但缺乏氧气,而且气压偏低,那么就应该一面从地下岩石中释放氧气,一面处理掉这些甲烷和氨气,固化成水和有机物,另外剩余一些二氧化碳和氮气。由于还原性气体与氧气的反应会释放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这部分能量弥补分解岩石的消耗,这样会比较节省。这样处理下去,最终把大气调节到合适的浓度和成分。处理大气不能一刀切,否则就算气压调节合适,最后也不适宜人类生存。
除此之外,利用植物、微生物来处理大气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处理的大气更健康,更节省,更适合人生活,但缺点是耗费时间太长。
热光束装置,价格150亿。将该装置放在寒冷的行星的轨道上,环绕行星飞行,然后发出红外线,加热行星表面。原理很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耗费巨额能量。系统建议把这种装置与大气产生装置结合,可以一边适当排放温室气体,一边加热行星,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决定行星温度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恒星,如果恒星光芒太弱,而行星又离它太远,那再加热也是白费能量而已。
冷冻光束工具,价格150亿。该装置要安装在行星表面,向大气发出大散射角的冷冻光束,将大气降温之后,光束会把吸收的能量排放到宇宙空间中。热量不可能凭空消失,也不可能自发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到温度低的地方而不产生任何其他效果,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所以冷冻光束的原理也只是让光子吸收分子热运动的能量,让分子冷却,而光子变得更热,最后流往别处,因此冷冻光束工具只能装在行星表面,而不能放在天空中。如果在天空中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