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听到刘云和王夫之都称他为大师,连忙谦道:“陛下过誉了,微臣不过对一些杂学有所涉猎罢了,哪能称得上大师?”五十多岁的宋应星中过举人,现任福建某县的知府,所以自称“微臣”,而不是“草民”。
刘云摆摆手道:“罢了,罢了,宋先生不必自谦,您的《天工开物》一书我也读过,可谓集当世百科之作,若天下百姓都能用上书里介绍的技术,那必定利国利民。”
宋应星道:“陛下谬赞了,我的书中虽然介绍了一些技术,但和陛下的比起来,不过是萤虫之光罢了。”宋应星迟疑了一下,忽道:“陛下,微臣斗胆猜测,陛下的‘火车’,其动力是否为‘火力’?”
刘云微微一愣,随即拍手赞道:“不错,你可以称之为‘火力’,或者‘热力’。这火车的动力之源正是‘热机’,其基本原理就跟烧开的水顶起水壶盖差不多,是这样的……”刘云介绍了一通蒸汽机之后,又补充道:“不过,我现在的火车用的已经不是蒸汽机了,而是燃气轮机,虽然经过了许多改进,但基本原理还是类似的……咳,咳,诸位先生不会被我讲糊涂了吧。”
此时,宋应星、方以智和王夫之若有所思,看来这些东西有点超乎他们的想象,不过还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也曾思考过蒸汽动力的问题,只是没有付诸实践罢了,谁说只有外国人才能发明蒸汽机的?
顾炎武和黄宗羲则一头雾水,他们不大研究这些自然科学的东西,更多研究人文科学,现在听不懂也是正常。
刘云见他们陷入了沉默,便叫人拿出一些书籍,发给这几位,一边道:“几位先生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一些书籍,你们拿回去看一看。对了,我已经给你们寻了几处宅子,就在附近,你们可以住下,如果愿意,你们也可以带家眷迁居过来。呃……这热机的事情先放到一边,我有小女,正当上学的年纪,还得拜托诸位先生了。当然,从今天开始,我将会招收一些聪明的小孩子一起来上课,不会让你们只教一个人的。这件事情你们没意见吧。”
宋应星最年长,又是其中有官职的,便代替其他人应道:“能够教授公主殿下,幸何如之,臣等十分乐意。”
于是,刘云就这么把宋应星等明末学者请到北京来了,还外加他们的十几位弟子。不过,现在大明仍然存在,而且将会存在很久,所以再也不是明末了。
刘云给宋应星他们的是什么书?咳咳,其实是中学的物理和化学,刘云怕他们有些数学不懂,便把中学数学也给了,这些都是繁体版教科书,除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