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兴冲冲地叫人准备好圣旨用的黄绸布卷轴,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钻实验室形成的习惯,可不是冒充知识分子哈),忽然觉得不妥,圣旨怎能用钢笔写呢?刘云清咳两声,道:“来人呐,取文房四宝来……”
不一会儿,王承恩便捧着笔墨用具过来,案几上还有一枚玉玺,看来王承恩准备得很充分。这王承恩算是明朝比较著名的一个太监了,其出名是因为他忠义,历史上崇祯殉国时,王承恩也跟着殉国,追随崇祯追随到死为止,在太监之中也算少有了。刘云讨厌太监,他把原明宫的太监都发钱遣走了,唯独留下王承恩,事实上是存了观察这个历史名人的心思。
刘云拿起毛笔,又想起一件事来:他的毛笔字实在不怎么样,别说毛笔字,就说钢笔字他都写不出漂亮的字体来,最多写得端正罢了。这修为的提升可跟毛笔字写得好不好没有直接联系。刘云有些尴尬,刚刚执起笔便放下,干咳一声,道:“朕最近身体不适,手脚酸麻,王承恩,我来念,你来写!”
王承恩迟疑道:“这……恐怕不太好吧,皇上写的可是圣旨……”
刘云喝道:“怕什么!大印在我手里,没我盖章的圣旨顶个屁用!没人会说你干政什么的!”
在刘云的“威逼”下,王承恩很顺从地提笔写字。嗯,这家伙虽然是个太监,但也读了一些书,写得一手端正的毛笔字。刘云忖道:“看来得做些打印机才行,连电脑都搞出来了,却忘了搞打印机,真是失策,失策!嗯,还要增加一种字体才行……”
有了火车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十天左右就将宋应星等五人,连带他们的一些弟子都召集到北京来了。他们觉得很奇怪,他们之中做官的几个也只是做了一些不起眼的小官,怎么需要皇帝动用圣旨把他们召来?来到北京后,刘云亲自接见了他们,向他们说明了来意。
刘云说完之后,这几位当代大学者却仍然处在惊讶之中,刘云以为他们不想当小孩子的老师,便问道:“怎么?几位大师难道不想教授小孩子?怕丢脸?”
最年轻的王夫之急忙道:“不,不,陛下所请,草民岂敢拒绝?更何况教书育人乃是关乎国家大计之重任,哪来丢脸之说?‘大师’之称,草民可担当不起,草民几个都年轻识浅,除了宋先生可成当时大师,草民几个都当不得如此称呼。草民方才不答话,是感到震惊,陛下接我们来京所用的‘火车’,还有这里的一切奇异物事,都大大出乎草民的意料,陛下竟有如此神奇之物,实在是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