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正飞他们早早天不亮就准备好了大车,把牲口迁出来,先支好大车的车梯,在车上拴好了牲口拉车用的纤绳,然后牵着牲口,嘴里吆喝着“少!少”,牲口就乖乖的退到车辕里面。然后再把牲口脖子上的笼套挂上纤绳。然后再将车辕放下,早已经拴好在车辕上的鞍子便放到了马身上。拉车用的鞍子上面有一个木头鞍子,上面有一排木头的滚轴,把一条大板带从滚轴下面穿过,挂在车辕上的把手上。大车基本上就套好了。车上放上牲口槽,草料,赶车人的被子,就开始出发了。一般的时候,只有领头的头车的车夫,赶好车就行了,后面的车夫基本上就可以躺在车上睡大觉,尤其这样天不亮的时候。牲口都训练有素,会很乖乖的一辆跟着一辆。这样有的时候他们一出去就是几天几夜。有的时候晚上打着马灯也要赶路。下雨的时候,就在牲口身上披上油布,赶车人也自己在车上用油布支起一个棚子,在里面避雨。那时候很多人运输交通工具还有那种大自行车,没有品牌,都是小厂子自己焊接的,能够承重好几百斤,赶大车的相比骑自行车的已经算很幸福了。
大车在津保公路上溜达了将近一天,下午五点的时候到达TJ,每车要装上一车豌豆,每人给装车,大家就动手,自己扛麻袋,麻袋都是那种一百八十斤的**袋,正飞双手先在麻袋两端各用手先抠进去一个角,这样双手就可以使上力气。然后双手一较劲,先把麻袋搬到膝盖上,然后双手抱住麻袋中间一使劲麻袋就上肩头,再腰上一使力气便把麻袋扛了起来,这个过程其实也就一秒钟,他把麻袋扛到车上放好。他的一车二十个麻袋一会就搬完装好了。
其他几辆大车的人通常都是大家一人抬住麻袋一边两个人抬着装车,这样就比正飞最少慢了一半。正飞拿出一个小塑料的烟丝袋子,拿出烟纸,弄好烟丝,卷好用唾沫把烟卷粘好,取出泊头火柴开始抽了起来。正飞无疑是村里比较聪明的一个人,双眼炯炯有神,个头没有父亲那么高,但身材很结实,力气很大,而且能看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装完车已经晚上八点钟了,大伙将带来的油布把豌豆都盖好,正飞他们几个舍不得在宾馆住上一晚,就找了一家小饭馆,一人吃了碗烩饼,这已经很奢侈了,比起家里的玉米窝头咸菜疙瘩,已经相当不错了,家里一年也难得的吃上几次白面。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出这么远门,更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到过TJ呢。村里的大部分人,一辈子基本上就是到县城逛逛庙会就算见得最大的世面了。晚上吃完饭,在粮站找地方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