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火线传书(1 / 4)

仁者襄公 凌慢慢 2846 字 2021-06-07

?同样序属三秋,郑国的新密城外此刻却又是另一种光景。

连绵不断的大营围绕着还算坚固的城池,里三层外三层扎得密密麻麻,那一面面在凉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上,赫然书着硕大的“齐”字、“宋”字、“卫”字、“许”字等等。

数量最为众多的自然是齐人,小白这次也是发了狠,亲率八万大军要抽烂某个“二五仔”的脸;接下来就要算足足两万精锐,倾国之大半机动力量的宋人了,这自然让刚刚和他们成为姻亲的齐桓公分外有面子,从一见面就拉着“亲家公”谈笑风生。

再接下来的卫国有心无力,许国无心更无力;至于那鲁国、陈国、曹国等等,虽说慑于齐人之威不敢阳奉阴违,可或多或少都只是随便打发了点车马,让手下将领带着来凑个热闹就是了。

从这儿也不难看出,大家同为小国,为什么宋桓公即使在历史上也能长袖善舞,落下好名声的同时一点不耽误自己的发展了;这种带齐人马给足老大面子,打得时候又算计得分明,保存自己的实力顾全里子的手腕,还真不是一般小国君主能玩得转的。

不过此时此刻,独自坐在中军帐处理军务的桓公,却是呆呆地看着手中的几束帛书,一时间竟是愣在了那儿。

帛书中的内容他已经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早已烂熟于心,只是心里存在着太多的不解和茫然--兹甫这到底是怎么了?

虽然像自己说的那样,这一次桓公彻底放开了对国政的掌控,但从出征的第二天起,和昔日同样打扮的信使便开始隔三差五地送来一份密封好的帛书--当然与政务无关,只是他对儿子有些不放心罢了。

在决定把儿子扶上马之前,他并不是没有担心过小家伙“胡闹”,不过时间的紧迫和国际局势的破朔迷离,让桓公不得不选择相信婚后似乎成熟了许多的某人,却没想到子夫居然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全方位改革的事情,在数年前父子俩刚刚谈到这方面问题时,曾做过非常严密的讨论,最终他还是因为影响过大而选择了先放放再说;没想到儿子竟会趁自己不在的时候,雷厉风行地把它变成了事实。

想到这儿桓公也是忍不住摇头苦笑,看某人平日里一副懒驴上磨不打不动的架势,谁曾想他竟有如此大的决心和毅力悍然向世卿贵族们开战?好像自己“唤起男人责任心”的教育,效果有些太好了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从沉思中恢复,取过一块雪白的鲁缟奋笔疾书起来:“兹甫吾儿,见字如唔,汝之改革新政……”

写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