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陆上马车夫(2 / 3)

仁者襄公 凌慢慢 2471 字 2021-06-07

一挥搞了出来;恐怕还没等子夫辛苦筹谋的“马车夫”计划实施的那天,就先要对着中原大地上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万千水泥城墙欲哭无泪了!

所以急不得啊!其实从某个角度看来,子夫实在算是“穿越大军”中的一个另类:别人都是急不迭地大刀阔斧、呼风唤雨的改造世界,唯有这个不求上进的家伙,在拼命地想要把历史车轮稳住。

像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一样,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尽量让他熟悉的历史,不会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发生面目全非的变化。

所以这修路,还是要靠自己啊!

即便不如秦人的驰路记载的那么清晰,可子夫依稀记得《小雅》中有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周时的城市道路,系统地分为“经、纬、环、野”四种,其中最宽的“经”和“纬”大概是九轨即十五米不到一点,而“环”却只有五轨也就是八米宽的样子;至于郊外的“野路”,则又按宽度的逐渐降低,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

而春秋时各国的战车,双轮独辕的“流行款”车轴的长度大概在三米左右,也就是说哪怕是第三等级的“环”路,也是可以并排跑两辆战车还绰绰有余的!

因此子夫也不奢望一口吃个胖子,他的计划就是首先建立都城商丘和国内粮食、手工业作坊以及人口聚集城市之间,点到点的“环”级公路线。

当这些在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点,统统连接起来以后,再规划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跟大国相接的交通大动脉,并且把这些对外的“干道”,有序地纳入先前编织的国内交通网中。

再接下来,自然是按部就班地升级这张巨大“公路网”的范围和道路等级,直到有一天能真的变成秦人那种“驰道天下”、丝毫不逊于西方罗马道路网的存在。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也是很骨感,这个计划中子夫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修路用的人力和钱从哪儿来?

加重百姓的税赋或者干脆发行国债?他可不觉得现在的百姓会有“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思想觉悟,这种大张旗鼓的修路行为,最起码在短期内绝对会被人视作“脑子进水”的表现。

再不然抄几家贵族的家底?子夫不禁缩了缩脑袋,先不说父亲和那些患难之交的战友们的感情,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想让史书上给桓公留下一个“抄家诸侯”的形象--即便二千多年后的那位“抄家皇帝”,都是被当时的舆论所不容,不要说自己这周天子还在的先秦了!

说不得,也只好把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