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整,旭就被闹钟吵醒了。这时候蔡工和徐工两位早就穿好衣服,准备去洗脸了。徐工看到旭醒了,转过身来对旭说,“你再休息会儿吧。作息时间是这样的,五点起床,吃饭。五点半开晨会,五点四十五出工。”
旭没再赖床,既然是干活儿来的,就不能偷懒。
晨会就在紧急集合点开的。采集组、钻井组、测量组、机修组这几个大班组分别占了一片场地。小折射、库房、后勤等小班组各自占用场地靠边的一小块位置。每个班组都按行列排整齐,形成或大或小的队伍。每个队伍前面都站着一至数个中方人在讲话。天还没有亮,集合点上正好有几盏灯打过来,光线还可以。
队长正在钻井组那边讲着什么。他的英语水平真高,非常流利。翻译也非常了得,几乎和电视里的翻译速度一样。把队长讲的每一句话及时翻译成当地语言。当地语言主要分两种,英语和阿拉伯语。南部主要讲英语,北部主要讲阿拉伯语。
蔡工也在采集组这里发言了。他简要回顾了一下昨天的工作,哪里完成了,哪里没完成。哪个环节没有做好导致日产四十炮的目的没有达到。然后开始分发今天每个小组的计划。计划做得很细致。每个收放线小组都按照路程的远近和地形的复杂情况分配了不同量的工作,精确到每一个桩号。查线组每组两人,每组负责一个电源站四十道的距离,大约一公里左右。一共有八个查线组。两个爆炸班每班分配十五炮。前面的那个并且尽可能多放,以期达到日产四十炮的目的。
然后徐工做了一个关于安全事项的简短发言之后,又向所有采集组工人介绍了新的排列监督--林旭的到来。然后转过头来对旭说,“说两句吧?”林旭摇了摇头,“算了。时间不短了,出工吧!”其实他初来乍到,对国外小队的施工和组织方式一点都不懂,有啥可说的呢?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却一个单词都说不出来!看来英语水平很差!简直什么都不是。考试能通过,临到要说出来的时候,全都憋在肚子里提不出来。口语是个大问题!
该出工了。蔡工特意交代了一句,“把发给你的劳保全穿戴好,尤其是防蜂帽。”旭有点不以为然,有那么严重吗?不过看他俩都戴上了,他也只好戴上。长这么大,第一次戴这种帽子。
“测线离营地多少公里?”坐到车上之后,旭问徐工。
“二十多公里。”
“半个多小时?”
“呵呵,你以为是在公路上呢?大约四个小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