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实习的颇多收获(2 / 6)

明的。

环境确实是艰苦的。托克逊处于一个小的盆地中间的一小片绿洲上。周围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戈壁滩,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县城旁边不远就是艾丁湖。是中国大陆海拔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还要低一百多米。艾丁湖曾经有水,几百年前就已经干涸了。只剩下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和长满乱草的疙瘩地。盐碱地地面是一层盐碱壳,极硬,用洋镐一敲一个白点。埋检波器几乎是不可能的。盐碱壳有薄有厚,厚的地方可达半米,薄的地方比纸还薄。从外表根本分辨不出来。致密的盐碱壳阻止了下面的水分蒸发,从而它下面藏着很厚的稀稀的烂泥。偶尔会有人陷进去,遇到这种情况人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爬出来的,只能赶紧呼救。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只是长征中的传说,而现在,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眼前。不过,小队的提前踏勘和安全管理做得比较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里夏天极热。最热的时候可以达到50多度。似乎连石头都要被晒化。空气极干燥,风势极猛,沙尘极大。出一天工回来,裸露的皮肤,眼睛,耳朵和头发里塞满了的全是沙子。和着人的汗水,牢固地黏附在皮肤上,形成薄厚不均的保护层—保护皮肤不被太阳晒坏。风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估计将来也永远不会停止。有时候全年不会遇到一滴雨水。戈壁滩没有地表水。水都是从周围山里靠“坎儿井”引出来的。坎儿井是在这种极端干旱地区人工挖掘的引水工程,在中国据说最远可以追溯到舜帝时代。坎儿井由暗渠,竖井,蓄水池,明渠四个部分组成。暗渠大约在地下几十米深。每隔一定的距离挖一口竖井通到地面。暗渠一直通到盆地中间的绿洲边缘地带,暗渠到这里逐渐变浅,最终露出地面,水便从中自动涌出,先是积满周边的蓄水池,然后沿明渠穿行,灌溉整个绿洲。

测线直直地从这边山里穿过盆地最低洼的绿洲地带延伸到那边山里。本来成一个整体的棕黑色的戈壁滩,此时被沿着测线的车辙印记割裂开来,车辙印将掩埋在地表下面没有被太阳烤黑的小石子、黄土、细沙翻出来,形成两道或四道反差极大的明黄色直线。测线每两公里就是一条。纵横交叉,把整个戈壁滩制成了一个十分规整的棋盘。

测线一到绿洲边上,就被整片的树木和葡萄架淹没了。但设计不能被改变。戈壁滩里用可控震源。这是一种像车辆一样能够自行移动的精密的液压-机械-电控系统。它拥有强劲的功率,最少300多马力。在仪器的控制下,通过液压系统,能够把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转变为令人可怖的向地下传播的震动波。这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