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喜讯(3 / 4)

是美妙的说辞和美丽的谎言而已。他们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眼中,哪里有公平和正义?

姥爷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从不做恶事。虽做了十几年的村干部,但从不损害哪怕是一点点村里人们的利益。相反,他在自己开荒的同时,还带领大家种树,修路,争取乡镇的政策倾斜,投资。经营一些农副业。他是德高望重的。有一位本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送给他一幅自己的作品,上面写道: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旭每次去姥姥家,姥爷总要让他念上三遍,才放他去玩。

妈妈给旭收拾行囊了。妈妈仔细的整理着衣服,被褥。其实哪有几件?但是妈妈还是坚持要过一遍,再过一遍......,甚至还偷偷在衣服口袋里放上一个小布包,里面居然全部都是几毛钱的钢镚。这是妈妈平时一点点攒下的。自己居然一点都舍不得花!这件事情还是到学校后一次换衣服的偶然机会发现的。旭当时还不理解--钢镚也太重了,带一堆这个干吗?!

八月底是收获花生的季节。爸爸打算把今年的花生多卖一些,换来的钱旭带着。还得给旭换一些粮票。那时候还使用粮票。考上学后就转为商品粮了。就要花钱买粮食吃了。商品粮只是城里人才拥有的。是农村人都梦想的,但又要花钱买粮食,这是何必呢?粮票有两种:河北省粮票和全国粮票。一斤二两粮食换一斤河北省粮票,一斤二两河北省粮票兑换一斤全国粮票。这是为什么呢?粮食不都是一样的吗?难道农民的粮食,河北省的粮食质量很差吗?不明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开始允许旭喝酒了,也开始允许和大人们一起入席了。农村还没有太多的啤酒。白酒也就是二锅头。长辈们没有不说二锅头好的。旭却从来体会不到酒中的美妙滋味。喝下去简直像一道火焰,从舌尖直直地冲到食道的底部。冲进胃里引起一大阵痉挛,脸,脖子,甚至肩膀,肚子大片的通红。家乡人叫做“串脾”,对白酒的厌恶,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但是第一次获得允许甚至鼓励的喝酒,旭却是怀着无比的兴奋--毕竟,爸爸开始承认他已经步入成年。原来的不屑一顾和打骂逐渐消失了。开始了平等、诚恳的交谈。而他却还没有完全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在很多城市人的眼里,农村人是无知,愚昧,粗鲁,落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