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匠师郑浑(4 / 6)

黄须儿 金大象 5224 字 2021-06-06

于饥饿”。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官员能如此为百姓着想,且廉洁奉公,实属难能可贵。

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金属冶炼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百炼精钢为大众所熟悉,所制宝刀宝剑成为了锋利的代名词,曹植的《宝刀赋》可以作证,“陆斩犀革,水断龙舟”,更胜前朝神剑巨阙、太阿。二十世纪末年,曾有人在甘肃东汉末年的墓中发现了麻钢,为何当时有工艺生产麻钢一直是一个迷。麻钢的创始人郑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汉廷御用的铁匠,不过这个人后来杀了当地名门后人,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据说他在高昌把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工艺相结合,后来之后再也无人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只知道这些武器锋利无比,而他将这些武器所用钢质称为麻钢((麻钢的坚硬度几乎接近于钛合金的硬度)。而郑浑便是郑麻的后人。这郑浑,继承了当时最先进金属冶炼技术,一举成为三国时期最受人瞩目的大匠师,作为这个时代最好的铁匠,由他打造的武器防具是当时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东西,郑浑身在曹营,就给曹魏带来了相对更加先进的冶金技术,其中的奥妙,就不多说了。由他监督打造的曹营兵器装备,质量均超过蜀汉,相比较起来,三国之中曹魏的军事装备最为精良,蜀汉居中,东吴最次。

这样的人居然就在眼皮子底下?曹彰岂能放过这人才啊!对付这种悲天怜人,以百姓为念的老好人,曹彰在上一世也没有少遇见过,自然知道如何利用之,在问明了管家曹六叔他的职所(官员是要在职所上班的)之后,就一溜小跑,往自家前院的官僚职所奔去了。

一到司空府的府衙内,曹彰就到处找人问郑浑,由于曹彰算是曹操的内眷,再加上上次校场比武时,大都是武将以及少许几个文官在场,所以府衙内的官属们并不认识曹彰,再加上此时又是下午,官员在府衙内的也没有几个人,故而这几个文官对曹彰这个小屁孩子也都是不理不睬的,搞得曹彰都有点火大了!

这时有个身着补丁官服的人从院门外进来,年纪不大,约三十几许,颌下一缕短须,面正方圆,透着一脸的肃穆,曹彰也没有见到他,还在院子里东问西问的;恰好正走向内厅的这人,听到曹彰在问另一个走过的文官道:“这位先生,可知道郑浑郑先生在哪吗?”

这人回过头来看到是一个衣着光鲜的小孩在找自己,于是就走上前去很和蔼的对着曹彰说道:“这位小哥,你是哪家的公子?在下就是郑浑,不知你找郑某何事?”

曹彰一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