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博客,在一周结束时突破五十万。
计算下来,这游戏虽然赚的总数额不多,但利润率是卓戈游戏里第二高的,利润率高达惊人的98.8%,捐出去10%还剩不少。
成本实在低。
顺带一提,利润率最高的是卓戈的第一款游戏,跳一跳。
因为是一晚上时间随爪搓出来的,约等于零成本。
而赚的最多的,之前是自走棋,现在已经被征服之路后来居上反超。
数值付费的游戏实在太能捞了。
果然强度党才是最舍得掏钱的。
而在《这是我的战争》火爆销售的同时,艺术节的主办方也盯上这款游戏。
嘴上确实不待见游戏,那是因为艺术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不喜欢游戏。
常买艺术品的都是中年及以上的贵族,他们通常看不起游戏,并且由于自家孩子沉迷于游戏,所以深恶痛绝。
是他们把艺术节架住了。
不许带游戏玩,显得掉价。
其实艺术节主办方对游戏没那么大意见,部分艺术家确实有点,认为游戏不能算是种正经艺术形式。
但要是卓戈集团找他们约设计稿的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同意。
谁让卓戈出爪真大方。
此刻,艺术节的主办方办公地点。
“怎么样,感觉如何?”总负责人问。
他自己是没时间玩游戏,不过安排了手下人去研究“竞争者”。
身为总负责人,他才不傻呢,一定要两边押宝,面对老客户,坚决反对游戏算一门艺术形式,只是幼稚的小孩子玩具罢了。
面对内部人员,很想和游戏那边搭上线,想得头都秃了。
因为他很清楚地意识到,游戏能养活大把大把的艺术家。
一直以来,顶层艺术家大赚特赚,底层艺术从业者饭都吃不饱,成为行业共识。
这其实不利于行业发展,除了少数超级天才,或者家里不愁钱的,大多数艺术从业者撑不过学艺阶段,纷纷转行。
缺少诞生高水平艺术家的土壤。
而游戏,需要一大堆有手艺,且能力不用特别优秀的艺术从业者。
多好的行业啊。
卓戈不需要带他们玩,但他们真的很想找卓戈玩。
“很优秀。”体验过游戏的人回答。
“能从艺术性的角度夸吗?”
这对于负责人来说很关键,从艺术角度去夸,老客户不至于太反感,等他们逐渐接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