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海底宝藏与郑和(3 / 4)

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以上。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出生,为家中第二个儿子。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当时名为马和的郑和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去并阉割,带到南京后送入燕王府侍奉朱棣。1403年,郑和被姚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永乐二年),朱棣亲笔御书“郑”字赐给郑和为姓,自此他改名为郑和。此后,郑和因聪明机灵被封为内官监太监,官职四品,仅比司礼监太监地位稍低。他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深受朱棣赏识与信任,从而肩负起出使外国的艰巨任务。

刘梦石教授说,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郑和本人具备适合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的素质和条件。具体如下:军事指挥才能: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并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因此朱棣授予他“钦差总兵太监”军衔,让他指挥二万余名官兵。

刘媛媛编辑说,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能够凭借菩萨戒之善巧方便,在不同信仰风俗的国家和地方出色完成远航任务。航海与造船知识。郑和从小从父亲那里获得航海知识,熟悉海洋且向往航海。担任内宫监太监时,有营造宫殿、监造船舶的经验。下西洋前还进行过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积累了航海经验。特殊身份与习俗了解:郑和熟悉回教地区习俗,这有利于他在途经相关地区时开展活动。

程萍编辑说,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的二十八年中,七次下西洋,以下是各次下西洋的详细情况:出使暹罗国:永乐元年(1402年),太监郑和等奉差出使暹罗国。经广州大星洋时遇风涛,郑和祈天妃保佑后风平浪静。出使过程中船队舟师沿途校正针路等并画成图样。郑和归来后,奉命整理天妃庙。同年,琉球、日本、暹罗各国使节到中国朝贡,建立了宗藩与册封关系。

出使日本:永乐二年(1404年),倭寇骚乱直隶、浙江,明成祖派遣郑和往日本,奉敕讨贼,由宁波附近的桃花渡出海。1405年日本王源道义遣使献上所俘获的倭寇,郑和统督水师10万到达日本,向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