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寻沉船文化奥秘(2 / 4)

内市场,并很快成为外销日用瓷的大宗。“安史之乱”之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湘江岸边的长沙窑通过水运与扬州、广州、安南等地连接起来,使陶瓷器找到了新的出口方式,******逐渐兴起。

长沙窑装饰为釉下彩,彩绘以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呈色剂,纹样大致为植物、动物、人物和几何图形等,也有晕散的相间色彩组成的抽象图案。壶通常采用模印贴花装饰,贴花内容较多表现域外文化元素,如狮子、椰枣树等。

越窑青瓷约250件,数量并不多,但造型十分丰富,包括四系大盆、海棠式大碗、海棠式杯、花口碗、玉璧底碗、香熏、大型唾盂、刻花盘、刻花方盘、执壶、盖盒等。公元8至9世纪时期的越窑青瓷沿海上陶瓷之路外销到亚洲至非洲的广大地区,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种。“黑石号”上的越窑瓷器品种与供应中国市场的基本一致,说明越窑产品主要是供内销,它不会或很少为外销特别生产不同的产品。

白瓷:约300件,器形种类主要有杯、杯托、碗、执壶、罐、穿带壶等,杯与杯托可以配套1。其他瓷器:绿彩瓷器约200件,其他瓷器约500件。此外,沉船中还发现了3件唐代青花瓷,引起世人瞩目。

“黑石号”是一艘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器物,是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地区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展现了亚洲先民扬帆远航、劈波斩浪,创造海洋文明的辉煌历史,揭示了当时******的盛况。同时,它的发现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学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洋奥秘研究所王可博士说,新加坡学者柯宗元也在研究论文中指出,此前有关海路的材料极少,大多只是传说,要么是出自欧洲早期的文字和口头流传,要么是在印度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被提及,或者是东南亚发现的石碑上有些许记载。

海洋奥秘研究所高敏所长说,“黑石号”的发现,是海路最可靠的证据,并将这一海上航行线路的开通时间推到了唐朝时期。沉船文物被打捞出来后,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印尼方面提出了购买意向,当时,印尼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打捞方提出要买就必须整体购买,中国的博物馆最终不得不放弃购买。

刘傻子说,随后,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购得了这批贵重文物。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为此捐出巨款。购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