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巨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李风云抛下的这个“诱饵”太丰厚,不怕圣主和中枢不上“钩”,但问题是,凡事都有利弊,有好处就有坏处,此计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
最大的弊端就是,中土背信弃义,向依旧臣服自己的奚、霫和契丹三族痛下杀手,这等于把他们直接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推向了突厥人和高句丽人,一旦此计失败,反叛大军败亡了,结果必然是长城外的所有外虏联合起来,一致对抗中土,如此则南北战争的范围就扩大了,中土不但要与大漠北虏正面对阵,在侧翼还要与远东诸虏浴血厮杀,后果非常严重。
奚、霫和契丹三族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强敌环伺,生存很艰难,不得不采取“骑墙”策略,脚踩多条船,到处认大哥,有钱就是主子,没钱也是兄弟,干的就是过河拆桥、背后捅刀子的无耻之事,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中土早就想把他们做掉了,奈何周边环境太复杂,室韦人需要他们做为“缓冲”以免与中土发生直接冲突,高句丽需要这三个“小弟”正面牵制中土以帮助它称霸远东,突厥人同样需要他们做为“跳板”来牟取远东之利,而这三族则借力打力,顺势利用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夹缝中游走渔利,竟然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当然也有“碰壁”的时候,圣主登基之初,契丹人就配合高句丽人威胁辽东,圣主派韦云起去解决,而韦云起向突厥人借兵,行假道伐虢之计,把契丹人杀了个落花流水。
这两年中土远征高句丽,战场就在这三族的家门口,环境更为恶劣。虽然这三族担心中土乘机把他们都灭了,一个个心惊胆颤,度日如年,但突厥人、室韦人和高句丽人更害怕,更担心中土灭了他们,一旦这三族灰飞烟灭,突厥人的侧翼就完全暴露了,而室韦人则直接面对强大的中土,至于高句丽就只能等死了,所以这三股势力不惜代价也要确保这三族的生存,尤其突厥人和室韦人,情急之下极有可能亲自操刀上阵,这等于是外虏的大联合,而这种联合必然影响到中外大势的走向,第三次东征在他们的阻挠下十有**再次功亏一篑,那麻烦就大了。
面对利益和弊端,圣主和中枢如何选择?
此计在他们而言就是驱虎吞狼,就是祸水东引。他们早就想“做”掉奚、霫、契丹三族了,奈何官方要讲信义,不好亲自出面,现在正好借刀杀人,接下来只要耐心等待就能渔翁得利,就能不劳而获,所以此计一旦成功,利益太大,陷入困境中的圣主和中枢根本拒绝不了这个诱惑,最终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答应李风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