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了。
这种危局下,齐王北上戍边的确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前提是,白发贼这股反叛力量必须要为朝廷所用,否则幽燕大乱,北疆镇戍形势急转直下,南北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南北大战极有可能提前爆发,而这种隐患是清晰可见的,为安全计唯有快刀斩乱麻一杀了之,所以圣主和中枢才要竭尽全力剿贼,同时考虑到万一,才默许裴世矩有条件的招抚。
但李风云和他的部下们绝无可能放弃军队,如此便陷入死局,北疆局势和南北关系必然走向恶化,最终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北虏,同时给中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于是东进之策“新鲜出炉”,李风云另辟蹊径,破开死局,棘手难题豁然而解。
东进之策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反叛大军对北疆的危害,直接挪移到了长城外面,变成了反叛大军祸害突厥人和东北诸虏,把国内的矛盾冲突转嫁到了塞外,于是形势骤然逆转,本来生死相搏的反叛大军和朝廷,突然就有了共同利益,携手合作一致对外,而本来站在一边看热闹,磨刀霍霍,准备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渝塞外诸虏,突然就遭到了攻击,变成了当事者,然后便悲哀地发现,他们竟然与中土调换了一个位置,中土变成了看热闹的,变成了虎视眈眈准备捡便宜的“渔翁”。
由此不难看到此策对中土非常有利,如果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战果,必然可以大力缓解北疆的镇戍重压,如此圣主和中枢便能在无法巩固和加强北疆镇戍力量的情况下,却通过这一计策,同样达到了确保北疆安全的目的。
北疆安全了,圣主和中枢就能集中精力稳定国内政局,只待裴世矩在西土与西突厥达成了新的盟约,第三次东征的条件便全部具备了,中土就可以发动第三次东征,彻底摧毁高句丽了。
同样,此计也有利于圣主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有利于远征军摧毁高句丽,因为反叛大军严重混乱了塞外形势,奚、霫和契丹为了生存已自顾不暇,无力帮助高句丽,而突厥人为了争夺远东之利必然倾力围杀反叛大军,暂时也无力侵扰北疆以牵制中土。
第三次东征大捷,高句丽覆灭,远征军回归,北疆镇戍力量迅速得到恢复,镇戍军随即可以与反叛大军默契配合,内外夹击,先把远东诸虏全部征服,迫使他们不得不一心一意臣服于中土,再不敢背叛中土与突厥人结盟,彻底断绝突厥人攫取远东之利的念想,如此一来,中土大军就此对大漠形成了两路夹击之势,必能给大漠牙帐造成严重威胁,继而延缓南北大战的爆发,给中土赢得恢复国力的充足时间。